【明報文章】最近,中國「十五五」規劃編製工作進入關鍵階段。一方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一個月內兩次闡釋「五年規劃」的戰略地位與獨特價值;另一方面,「十五五」規劃編製工作啟動網絡徵求意見活動,某種程度上,這正體現出五年規劃編製所代表的中國特色決策模式,即頂層設計與問計於民的結合。
五年規劃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南針」,通過接續發力,引領鋪就諸多中國發展成就。英國首相邱吉爾曾有名言:「計劃(plan)本身不算什麼,謀劃(planning)卻至為關鍵。」事實上,從動詞意義上理解中國的五年規劃,更能洞察其要旨。中國在推進規劃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規劃戰略定位,乃至改變制訂方式,從而令規劃盡可能貼合現實。
依據內外處境 擔當承上啟下角色
比如,「九五」以後,預測性、指導性的指標逐漸取代指令性的指標;從「十一五」開始,「五年計劃」更名為「五年規劃」,一字之差卻象徵歷史性的變遷;「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的編製過程,更注重匯集基層經驗與群眾智慧。「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首創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從100多萬個留言中,整理出1000餘條建議,盡量予以吸納。幾十年動態的規劃編製歷史,逐步形成集思廣益、未雨綢繆、結合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制度實踐路徑。
因此,「十五五」規劃的編製,勢將融合過往經驗與現實智慧。其佈局落子的依據,首先當是中國面對的內外處境。從內部來看,中國將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個五年規劃,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十五五」將扮演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十四五」時期,中國在新冠疫情等不確定因素衝擊下,仍基本遵循預期發展,但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整體需求不足等問題,這或將是「十五五」繼續應對的挑戰。從外部來看,大國博弈日益加劇,地緣政治趨於緊張,圍繞核心科技和新興產業的競爭將更激烈,這對「十五五」的業態規劃構成重要影響因素。
其次,結合五年規劃編製特點,「十五五」規劃編製的重心有迹可循。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而整個「十三五」時期,重點落實了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去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了300多項改革任務,明確到2029年要全部完成,這與「十五五」規劃期存在4年重疊時間。因此,「十五五」規劃料將在經濟和民生改革領域積極着墨。
重視需求側政策 為經濟轉型注新動能
此外,五年規劃的編製往往提前開展「頭腦風暴」、集納眾智。去年,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的各部委,以及多個省份,陸續發布「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並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研究單位。其中的前瞻內容,涵蓋促進新質生產力、擴大內需、縮小區域與城鄉發展差異、破解人口老齡化與生育難題、綠色低碳轉型等。可以預期,「十五五」規劃除了在供給側圍繞新質生產力推出基礎性的工程、關鍵舉措之外,亦將重視需求側的政策研究與制訂,從而最大程度回應民生,為經濟轉型注入新動能。
中國重視制訂規劃,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傳統土壤。諸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謀篇佈局,謀定而後動」等名言警句,在中國可謂深入人心。香港亦在此文化氛圍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香港在國家五年規劃裏的功能定位愈發突顯。香港社會各界應盡早凝聚對「十五五」規劃的共識,積極參與規劃的制訂和實施,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力量。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