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歐陽五

歐陽五:中美鏖戰:火尖槍對壘鐵幕

【明報文章】瑞士日內瓦會談,關稅戰拆彈;後勢如何走,道仍阻且長。

中美關稅角力的日內瓦回合,以雙方暫時互降115個百分點關稅、建立經貿磋商機制等舉措,將近乎崩盤的中美經貿拉回理性軌道。停擺月餘的中美航運,回歸繁忙。但該階段性的成果,絕非預示美國對華緩和的開端,其背後隱含着美國關稅鐵幕的權宜與算計。同時,華盛頓新一波對華科技鐵幕也接踵而至。中美真正的鏖戰,即將開局。

經貿協議背後 有多個風險點

中美日內瓦會談避免中美經貿「硬脫鈎」,但「臨時協議」背後有多個風險點值得警惕。

從5月14日開始,美國對華關稅從145%降到30%。綜合考量,美國對華平均關稅實際高達50%以上,一些技術含量高的中國輸美產品尚有競爭力,惟替代性強、薄利多銷的商品門類則高度承壓,拷問中國外向型經濟模式。跨境電商關切的小額包裹關稅政策,從價稅從120%降至54%,從量稅維持每件100美元。

「毛毛雨般」的策略緩和,對中國電商業者來說聊勝於無,更大程度是美國為後續談判繼續要價的權宜之計。當前中美貿易業者搶單囤單,毋寧說是在為「更糟變數」搶90天窗口期。

美國此番關稅調整大鬆口,是此一時彼一時,受到現實通脹壓力、美債6月到期壓力、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即將開跑壓力等所擾動。若經90天過渡期短暫修復,眼前危機紓解,特朗普政府或再掀桌子。

特朗普已施壓,90天大限一過,美中若未達成長期協議,關稅會重新大增。他還無視中國市場准入進程,開出「全面開放中國市場」要價單,被指欲藉關稅籌碼撬動中國資本市場全面開放,再次印證其綑綁交易術。這樣的交易陷阱、「雙標」指摘,料貫穿中美磋商全程,需謹防入套。近日還曝出英美貿易談判疑拿中國利益做交易的私相授受,更需提防反擊,揭批現代國際交往中的非道德傾向。

倘說經貿領域貌似緩和、實則暗流湧動,那麼以晶片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正經歷風暴席捲。美國近日下令對華為昇騰晶片實施全球禁令,警告使用美國晶片訓練中國AI(人工智能)模型存在風險。美國欲將更多中國晶片製造商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這一幕與美國過去施壓盟友禁用中國通訊設備的手法如出一轍,意在以「長臂管轄」等單邊方式構築科技鐵幕,扼殺中國科技,阻斷正常國際合作,為美國AI發展護航。

兩國角力 必涉及全方位博弈

中美長期鏖戰,必是涉及關稅、市場准入、產業政策、知識產權、科技,甚至金融、規則的全方位博弈。關稅僅是美國牌桌上一個籌碼;關稅疊加其他籌碼的組合,此後愈發高頻。中國在首個回合裏,以奉陪到底的勇氣打下關稅「上甘嶺戰役」,打破「只許美國說了算」的規則主導權,輿論中不乏將中國比作反抗強權、火遍全球的英雄哪吒。下面回合裏,中國既要抓住難得的緩衝窗口期鞏固成果,又要洞察海面下的冰山,謀長謀遠,甩好手中的火尖槍。

歷史的智慧往往具穿透力,也與現實形成對照呼應。上世紀70年代,面對國際形勢變化和中國生存困境,老一輩政治家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反霸凌策略。深挖洞,即做好應戰反制準備;廣積糧,即立足國內生產,推動經濟自給自足良性循環;不稱霸,即對外展示中國渡己渡人、友好和平的交往原則。據此,中國從長短、內外多個維度拓展了戰略縱深,積澱了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底氣。

今天面對相似境遇,中國同樣以短期即時反制(稀土等反制王牌)、長期苦練內功(內需主導型經濟改革)、外圍團結合作(多元化佈局)的組合打法運籌帷幄。如同哪吒手握那柄可長可短、可攻可守的多變火尖槍,鬥出自己的乾坤。

不確定時代裏 主動權代表真正實力

據筆者觀察,日內瓦回合後,中國上下保持冷靜,集中力量幹事的取向一以貫之。對內,5月15日國務院會議再次凝聚共識:中國發展戰略聚焦做強國內大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對冲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一段時間以來,以舊換新促消費力度加碼、科技再貸款擴容、釋放降準降息利好、出口轉內銷定向扶持等配套政策,持續涵養中國企業競爭力和中國內需基本盤。

對外,「你打你的關稅戰,我建我的朋友圈」——從拉美到東南亞、日韓、非洲,中國合縱連橫,以捍衛自由貿易、多邊主義的反霸先鋒形象,深化雙邊或區域貿易機制,與廣大非美地區深化供應鏈聯結、「南南」科創合作,共享更多開放合作果實。

以筆者所了解的一些大型外貿企業,歷經2018年和本輪關稅戰,率先實現貼牌生產與自有品牌研發營運兩條腿走路;從依賴美國消費大市場,向開拓非美市場轉型;依託國內電商平台營運模式,撐起營銷半壁江山。在不確定性彌漫的時代,主動權代表真正的實力;擺脫發展路徑依賴、強大自身,才有主動權。於國於企,皆是如此。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