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香港點對點交通改革,近期終於看到實質突破的曙光。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近日接受訪問時明確表示,網約車平台的規管即將進入落地階段,政府將會以市民利益為依歸,推動網約車與的士服務共存共生。這一表態令人欣慰,顯示政府正以進步開放態度面對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的士行業——尤其是資產持有人——當務之急就是收起情緒宣泄,務實參與網約車監管的立法討論,為提升行業經營環境提出實質訴求和建言。
網約車在港已存在10年之久,儘管一直處於法律灰色地帶,但其便捷、高效、舒適服務早已深入民心。根據此前媒體調查顯示,逾九成受訪市民對網約車表示支持,認為其司機的態度和服務質量都遠勝傳統的士。可以說,網約車的出現和發展,切實滿足了香港市民對個性化、高品質出行服務的需求。
然而網約車的規管問題,始終處於「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狀態。往屆政府不斷表示要「繼續探討」,卻遲遲未能拿出具體行動方案。此次陳美寶局長明確指出,網約平台與的士改革不能割裂,必須雙線並進,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從「繼續探討」轉向「落地推行」,展現出施政的新魄力,值得肯定。
陳美寶局長提出「網約車與的士改革不能分割」,這一思路值得肯定。部分的士業界常常視網約車平台公司為敵,卻看不到平台的背後,其實牽動數以十萬計市民的合情合理出行需求和選擇意願。的士政策始終屬公共政策,倘脫離民意,甚至藐視民意,對整體的士業界,包括很多兢兢業業的前線司機,甚至牌照資產持有人來說,只會有害無利。
「雙線改革」邏輯:競爭不是零和博弈
誠然,香港新方向一貫支持網約車發展,認為這能夠對本港交通服務帶來創新活力。然而我們同樣認為,傳統的士行業之可持續發展亦至關重要。畢竟,的士服務作為公共交通體系的重要一環,服務質量不僅關乎市民日常生活,更直接影響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城市形象。正如局長所言,的士是重要持份者,不能置之不理。
事實上,數據已證明兩者並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2009至2023年間,儘管網約車在港所佔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同期前線的士司機淨收入佔比卻節節上升。這說明競爭的出現,反而加強了的士司機議價能力。而網約車創造的「增量市場」更證明,市民出行需求遠未被傳統服務滿足。的士業長期存在之拒載、濫收費、服務差等問題,根源在於牌照制度僵化與監管失效。引入競爭,可迫使的士行業從「躺着賺錢」轉向「靠服務贏市場」。
冀當局以民為本 形成健康有序市場環境
從世界各地經驗來看,兩者之間良性競爭反而能夠促使整個市場的服務質量提升,尤其是能夠更好平衡動態的供求關係。網約車以共享方式,為的士提供高峰期和偏遠地區的運力補充,憑藉大數據、移動支付等創新技術,提供便捷、高效服務體驗;而的士業界亦可透過引入手機程式預約、電子支付、車廂監控等科技,快速彌補服務不足,提升服務的現代化水平。雙方互相借鑑和補充,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場格局,才是真正符合市民利益的理想局面。
我們期待在陳美寶局長帶領下,運輸及物流局能秉持「以民為本」施政理念,在制訂具體政策時充分考慮市民實際需求和業界合理關切,最終形成一個兼顧各方利益的健康有序市場環境。
作者劉暢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張欣宇是立法會(新界北)議員、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香港及英國特許工程師、香港新方向成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