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外交戰略似乎出現「帝國主義轉向」趨勢:巴拿馬運河、加拿大及格陵蘭島,都上了特朗普的「菜單」。同時,特朗普政府強勢介入俄烏衝突,試圖實行強制外交,推動俄烏停火。美方施壓烏克蘭,提出範圍廣泛的礦產協議,近乎控制烏方經濟命脈;而俄國政府重提「特別軍事行動」的「去納粹化」目標,加強在烏國的攻勢。美俄事實上在「分割」烏克蘭,猶如歷史上歐洲強國「瓜分」波蘭。
美俄同樣轉向帝國主義
在21世紀第三個10年,美俄兩個世界強國居然攜手朝「帝國主義」轉向。不同的是,俄羅斯是領土帝國主義,美國則是經濟帝國主義。然而,帝國時代已經遠去。在人工智能時代,公平正義的道義倫理與主權領土的國際規範已深入人心,人類社會秩序還是要向前邁進。
特朗普是普京的「超級粉絲」。早於2007年,特朗普就致信普京表達仰慕。時過境遷,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特朗普則再次入主白宮。特朗普原以為打個電話就可以令普京停戰。於2024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放言可24小時解決俄烏衝突問題。上任後,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對烏方施壓,打消了烏國收復領土和加入北約的希望。早前在白宮的「口水仗」,顯示出特朗普及其團隊犧牲烏克蘭以換取俄羅斯之停火回應的企圖。
特朗普上台後採取的新政策,讓俄羅斯得到喘息並反攻的機會窗口。俄方在庫爾斯克等地加強攻勢,直至普京提出要在聯合國主持下,與美國、歐洲及俄羅斯盟友共同討論在烏克蘭實行臨時管理,以便在烏國舉行民主選舉,「建立一個有能力的、受信任的政府」。換句話說,俄國是要推翻烏克蘭現政府,建立一個聽話的基輔政權。在這點上,特朗普政府也曾釋放類似信息,認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不好打交道,想要推動烏國舉行大選。
從理念來說,特朗普和普京都成長在冷戰時期;尤其上世紀80年代,是美蘇冷戰的重大轉換時期。特朗普接受和信奉列根主義的以實力求和平、迷信自己的交易藝術,同時信奉叢林法則。普京則經歷蘇聯解體及俄羅斯轉型時期的混亂,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重新接續俄羅斯帝國的戰略傳統。從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衝突開始,普京通過「小戰爭」重塑「前蘇聯空間」,直至俄烏衝突。
美國「斷然」戰略收縮
回到「多極」世界體系
特朗普上台後,他對普京的崇拜之情,加上冷戰期間對美蘇博弈的記憶,令他將俄方視為與美國一樣的世界大國。事實上,於3年俄烏戰爭過程中,俄國戰略資源損傷巨大,尤其是核威懾可信度大為下降。在「核戰爭打不得、打不贏」的國際輿論下,俄方只能進行痛苦的常規消耗戰。而特朗普上台後呼籲美俄實行核裁軍,客觀上激活了俄國核武器的戰略能量,至少成為可以與美國博弈和談判的籌碼。未來不排除美俄關係僵化時,俄國以核武器恐嚇特朗普。
特朗普政府近期一系列外交舉措,標誌着美國「斷然」的戰略收縮,如同上世紀70年代的尼克遜主義。從國家身分來說,美國回到「多極」世界體系內,放棄了擴張念頭。
不容忽視的是,美國剛結束長達20年的反恐戰爭,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已發生劇烈變動,美國不再一家獨大,而要建立多極格局,如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所宣稱的。俄方亦宣稱「多極化」多年。仔細比對會發現:美國的多極化是要重建大國均勢、劃分勢力範圍。美國試圖固守北美大陸,這是特朗普要收回巴拿馬運河、購買格陵蘭島、吞併加拿大的原因,即構建一個巴拿馬運河、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環繞的巨型島嶼帝國。而普京追求的「多極化」,核心目標是實現俄羅斯的世界大國地位,要與美國旗鼓相當。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在啟動「特別軍事行動」之前發表的演講中,指摘烏國政府對人民不好,沒有充分利用豐富資源。而美國副總統萬斯強行訪問格陵蘭島時表示,丹麥對格陵蘭島不好。此時的萬斯,儼然化身領土帝國主義者。不過,即便丹麥沒有治理好格陵蘭島,美國就可將格陵蘭島收入囊中?萬斯的邏輯,其實是帝國理論中「蠻族論」的生動體現。
特朗普回歸北美大陸,提出領土訴求,強化邊境管理,其實是延續美國的戰略傳統。但美國從立國起,就是大西洋國家。只不過從19世紀開始,美國通過「西進運動」開展了長時間的大陸擴張。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戰爭之後,美國成為太平洋國家;開鑿巴拿馬運河之後,美國則成為真正的「兩洋」(太平洋、大西洋)國家,其戰略需要在「兩洋」平衡。
普京的歷史自信
當下特朗普在歐洲和中東收縮,是為了於亞太重新部署,這是接續奧巴馬政府從2009年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但是美國在中東的反恐戰爭,加上俄烏衝突,令其難以實現「兩洋」戰略平衡。
美國在相當程度上繼承了英國的海權大戰略,在陸海邊緣地帶遏制大陸強國,是其一貫邏輯。黑海海峽便是海權與陸權國家博弈的邊界。19世紀中期的克里米亞戰爭,正是英國圍堵俄國衝出黑海、進入地中海之戰。美國前國安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有句名言: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是歐亞帝國了。就此而言,普京的「特別軍事行動」本質也是重建帝國之舉。普京於一場閉門會議裏,表示願意打一場「百年戰爭」。從歷史傳統來看,黑海北岸並非海權國家勢力範圍。俄羅斯可以以拖待變,最終實現自己目標,這可能是普京的歷史自信所在。
重新帝國化 不是可行之選
在特朗普與普京領導下,美俄兩大國同步「帝國主義轉向」,烏克蘭成為帝國博弈和交易的「籌碼」——普京要的是烏國領土及基輔的服從;而特朗普要的是烏克蘭稀土等礦產,及對其經濟命脈的控制。處於美俄兩國夾縫下的烏克蘭,的確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中。然而,20世紀以來的民族主義重新改寫了世界政治版圖。二戰後殖民帝國瓦解,去殖民化運動興起,殖民帝國退回歐洲,前殖民地紛紛構建現代國家和區域國際秩序。冷戰期間美國介入越南,阻礙去殖民化進程而陷入泥潭。
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經中東到南亞和東南亞,這一歐亞大陸陸海邊緣地帶,構成18世紀以來陸海權的大博弈帶——帝國時代,各帝國競相爭奪;二戰後進入後帝國時代,這一地帶的國家構建和區域秩序構建,成為國際秩序的難題。
雖矛盾衝突不斷,但重新帝國化卻不是可行之選。烏國雖處於美俄夾擊下,歐洲卻已被動員起來。這個開創現代殖民帝國體系的地區,將不得不在烏克蘭消化「後帝國」遺產。
更重要的是,於美俄之外,還有近200個主權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是現代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現代國際秩序基石。特朗普也好,普京也罷,都難以逆轉這一世界歷史潮流。
作者是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