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特朗普上任兩個多月以來頻頻出招,招數快速、果斷、粗暴、動作大,涉及範圍廣,差不多天天都成為全球焦點。對特朗普和他領導的政府究竟要將美國及世界改變成什麼模樣,很多人都未能看得清楚,只知道會「亂」。更有不少人聚焦在特朗普性格、品質、精神狀態,從這些角度對他作各種評價。
特朗普的行事風格
特朗普口不擇言、前後矛盾、善變、動作粗暴、欠缺原則,行事作風有別常人及政治圈子的習慣,這些都是事實。但特朗普並不瘋狂也不糊塗,更無精神病或認知失能問題。若單以或主要以這些個人性格及缺點去判斷特朗普的政策,會造成嚴重失誤。對他的所作所為,有兩點值得注意:
(1)要避免過於受主觀觀感影響。由於特朗普言辭粗鄙、態度跋扈、舉止囂張、反覆善變,不是一般領導應有的面貌風度,因而很易令人感到反感討厭。加上他又四面出擊,幾乎與所有人為敵,故此容易單從其負面表現去看他,但這樣的觀察會陷入嚴重偏差。
(2)不應將特朗普推出的動作,看成純是他個人決定;美國的如此大幅度變化,背後必有一股強大力量及客觀情况的支持。特朗普的思維及其鼓吹的動作,前後是相當一致。面對這現象應保持冷靜態度和清醒頭腦,不宜單憑表面現象妄下結論。
特朗普在一些基本問題上提出的解決態度、辦法,前後是非常一致,並且是顛覆性的。它們分別是:
(一)全面改變全球貿易格局。
特朗普推出全面關稅政策,落實了他長期鼓動的一個政策目標。其經貿核心團隊認為,目前全球貿易格局對美國非常不利,也不公平,主要是美元匯價太高,貿易長期入超,掏空美國製造業,同時使美元外流,再回流購買美國國債,造成美元匯價高企,不利出口。他的解決辦法就是對全球貿易伙伴徵收10%關稅;針對某些國家如中國、越南,某些產業如汽車,則另外加碼。
全面使用關稅企圖改變對外貿易情况,並不是特朗普的發明,上世紀30年代美國也曾用這辦法。至於政策是否有效、會有什麼後果,眾說紛紜,惟這就是特朗普企圖令「美國再偉大」的基本對策。很多人會質疑、不同意這政策,但特朗普並不瘋癲,而是堅定、強硬執行一些經濟學者及貿易官員長期推動的一個方案。
(二)全面戰略收縮,進取性的「門羅主義」。
從特朗普上台後對俄烏戰事的處理,可看到他企圖帶領美國回復到20世紀初期美國實行的「門羅主義」,即「美洲是美洲人(即美國)的美洲」。這是二戰以來美國在全球擴張後的一個重大轉變。
但應指出,這次特朗普的戰略收縮,主要是重返美洲,惟也有恢復、鞏固並擴大這基本地盤的目標,所以有收復巴拿馬(運河)、吸納加拿大和格陵蘭的政策。他在烏克蘭及歐洲做的,絕對不是「逃跑主義」,而是有長遠視野、整體思維的重大戰略調整。這個政策的背後,就是美國第一次公開及以行動承認,美國在全球的承擔已超乎其國力所能應付。
美國這收縮政策,企圖減輕在全球各地的負擔,以集中力量處理內部問題,並重建、擴大及強化自己的基本地盤(北、中、南美洲),為打造美國「再次偉大」建立基礎。
(三)承認及接受多極世界。
與上一個大政變化相關的另一大變,是美國在特朗普領導下,首次承認並接受「多極世界」這現實,不再堅持美國事事要做「大佬」。這是特朗普當政的一個最重要戰略思維變化。這轉變在4年後他卸任之後,無論哪個黨派接手,這局面都很難改變,回復到以前樣子。這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一個重要轉變。
自蘇聯崩潰後美國變成獨大,形成全球單極局面。經過去十多廿年變化,多極世界已逐漸形成。雖愈來愈困難、愈來愈辛苦,惟美國的當權派並不接受這現實,仍努力企圖維持其主導、霸主地位。這裏有他們體制本質(資本體制/霸權主義)的因素,也有他們不能不維持這地位的被動原因。
簡單來說,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失去「一哥」地位,美元也會失去它在全球的金融角色,其後果是令美國會失去對美元利率、匯率的絕對控制權。以美國目前背負的龐大債務來看,這是一個美國不能承受的情况,會對美國內部管理造成極大困難。在這兩難情况下,特朗普是第一個美國領導人做出這困難的轉向決定。
「多極世界」是一個相對極其不穩定的狀態,對中國及其國際關係影響極大。在這個多極世界裏,中、美、俄會形成頂層的三極;在一定距離的下一層,有歐洲、印度、巴西、南非。這將會是一個複雜、危險而又困難的局面。
中國仍是特朗普外交政策重點
中國崛起而造成對美國各個方面嚴重挑戰的此事實,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轉變的一個主要原因,這與上屆政府並沒有什麼分別。現實是若美國不改弦易轍,仍維持過往路徑,美國很可能會輸掉與中國的競爭。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事實,也是美國主流意見,是特朗普施政變化的背後原因,只是特朗普的處理手法不同。因為自前任總統奧巴馬為了針對中國,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區,美國種種對華的打壓效果都不顯著,故此美國必須尋找新手段,才能保證中國不會超越美國。
特朗普對於這問題,目標與其他人是一致的,只是手法很不同;能夠肯定的就是美國的新政府仍會以中國為頭號對手。惟如何遏制中國?策略有何調整?仍待觀察。中美關係是否必然全面走向惡化,看來也不是必然,因特朗普喜歡做買賣、自認是交易高手。中美雙方能否在一些問題上達成交換,這可能性也不應排除,畢竟他曾聲言中美聯手可解決世界很多問題。
中美之間的競爭及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只能等到美國願意面對、正視「不可能勝出」的這事實,問題才有可能解決。以美國民族的好鬥、好勝性格,這過程可能非常漫長。
「特朗普現象」的成因
特朗普種種舉措力度很大、推行急速,已清楚顯示其「大破」風格。這些動作多是基於他早有的想法,變化不多。他企圖打破現有美國國內和國際秩序的目標是明顯的;目前正如他早前宣示,行動仍在開始。
事實上,特朗普是在美國內部一股極度不滿現狀的各種力量支持下再上台執政。他正領導一場大變革,其目的是徹底整頓美國國內秩序,也全面改變國際格局、美國在全球的角色。於連串不尋常甚至顯得錯亂的大動作背後,倘沒有一套即使不是很全面及深刻的計劃,他至少有一套構想、一種思維、一個清晰目標,而且前後相當一致、思路非常穩定。
這樣的大幅改變,不可能只是個人行為,必然有一股龐大社會力量及社會現實的支持。分析特朗普的政策及考慮如何應對時,這點不能忽視。應該留意這新力量的組合,除了失落及不滿的美國中下階層,其成員也包含不少新興的高科技群體。他們在對政府過分規管的顧慮下,也積極支持及參加了特朗普新政,並於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從獲邀請出席特朗普就職典禮的名單,及馬斯克在新政府內的角色便可看得清楚。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組合。
特朗普的施政、在各方面的表現,絕不能單從其個人性格、脾氣、行事風格來解釋及推測。特朗普這次回朝,很大程度是因為美國民眾的不滿;推他再上台就是期望他推行一次徹底變革,包括用上非常手段。至於後果如何,並不是一般選民能考慮的,也不是選舉政治及制度能照顧到。
以上觀察試圖說明的是,切勿小看特朗普的意圖及舉措,也切勿錯判特朗普的動機、能量及目標。他可能失敗,也可能轉向,反反覆覆。惟他正在推動一場既改變美國,也會改變世界的大改革。在他目前的「大破」中,亦可看到「大立」的一些苗頭。
結語
特朗普政府上台,標誌着美國各種政策會出現重大變化。關注重點不應該放在特朗普個人行事風格、喜好或缺點的層次上。特朗普的政策隨時會變、話變就變,這也是一個事實。惟這多是他務實、功利的處事態度,並不是因為他缺乏理論認知、周詳計劃,或目標飄忽,更不是因為他是個「瘋子」。
現在出現的是美國在二戰後以來,內政及外交的一個全面轉折。出現各種變化的可能性很多、很複雜,局面也很危險。如何正確認識這情况、應對這局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這機會、形勢,做好我們的工作,是我們當前重大挑戰。
作者是中信改革開放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