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特區政府最近就籃球博彩合法化展開諮詢,建議由馬會經營和管理相關業務。初看這項建議,似乎有其道理,畢竟非法籃球博彩市場規模已達900億元,透過合法化來規管市場,聽來很實際。但這個政策並不可取,原因有幾點值得商榷。
賭博合法化 解決不了問題
先說足球博彩的經驗。2003年政府以打擊非法賭波為由,開放足球博彩;但20年過去,馬會足球博彩投注金額由160億元飈升至1600億元,惟非法賭博依然興旺。這說明合法化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反而令更多人投入賭博。
現在連英國、新加坡這些開放博彩多年的地方,都在收緊管制。我們反其道而行,恐怕不會有好結果。
其次是社會現實問題。香港貧富差距大,年輕人向上流動困難,不少人把賭博看作「翻身」機會。於基層社區中,經常可見因賭債而破碎的家庭;有的典當家當,有的變賣物業,最後仍是債台高築。開放籃球博彩,只會讓更多基層市民把血汗錢投進去,最後只會愈陷愈深。
而且,現時科技非常方便,用手機就能夠隨時隨地投注。特區政府說要限制未成年者參與博彩,又要禁止信用卡支付,但這些措施根本難以落實。NBA籃球賽橫跨大半年,這種持續誘惑,加上投注方式的便利,將容易令更多人染上賭癮。
單看美國的例子就知道當中危險——2018年該國開放體育博彩後,市場規模在5年內從10億美元暴漲到千億美元。香港如果重蹈覆轍,情况可能更嚴重,畢竟香港人煙稠密、工時冗長,市民承受的壓力已經很大,開放博彩無異於火上加油。
特區政府提出的規管措施看似周全,包括禁止未成年人投注、限制賽事種類等,但在網上支付方式層出不窮的今天,這些限制形同虛設。而且,籃球是香港年輕人的最愛運動之一,一旦當局開放博彩,很可能令新一代更容易接觸賭博活動。
從足球博彩汲取教訓 勿重蹈覆轍
政府或許認為,與其讓非法賭博市場橫行,不如將其納入監管。惟這種想法本末倒置——合法化不單無助打擊非法賭博,反而會令整體賭博活動更加普及。我們應該從現有的足球博彩經驗汲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要處理賭博問題,政府應該加強打擊非法賭博的執法力度,並投放更多資源於預防教育和輔導服務。籃球博彩合法化這個建議,弊多於利。當局應該審慎考慮當中的社會影響,以免日後後悔莫及。
作者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