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阮穎嫻

阮穎嫻:網約車立法 應保障市場自由

【明報文章】當大家去旅行時會用不同網約車平台,中國大陸城市網約車亦非常盛行。反觀香港,網約車玩了10年有多,仍然並非合法。而香港政府終於肯制訂網約車平台規管框架,目標是令網約車服務合法化,為市民提供更安全、便捷的交通選擇。

藉供求彈性 令市民得最大利益

香港政府長期下不了決心,導致落後全球,成為其中一個已發展地區中最落後的城市,原因是港英時代一直留下來的管治機制。考政務官時一定要考的面試題目,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要透過協商諮詢慢慢「搓波」,「搓」到大家接受到那個改變,才去推行以維持社會穩定;推行的方法多數是漸進式,不會是革命式,導致改革緩慢。因此啟德跑道區發展了20年,河套區發展又20年。網約車只是傾了10年,開始有改變,原來已經不算慢。

所謂平衡利益,社會的最大利益就是市民利益。政府早前表示,約見持份者後,政府與的士業界一致認為網約車規管應以乘客利益為最大考量 。最有效率的做法一定是全面開放、擁抱自由市場,任何可以達到政府要求的車都可以做網約車,才能夠利用網約平台的最大優勢——供求彈性,令市民得到最大利益。

自由市場增資源分配效率

有人提出要為網約車牌照訂出數量限制,好像的士一樣。現在,的士因為數量有限制,繁忙時間找不到的士,非繁忙時間卻有太多的士。網約車可以令市民提高價錢,在繁忙時間找到車坐,價高自然吸引網約車司機駕駛;非繁忙時間無客時,司機可以下班,不用因為付了該時段車租而必須上班掙回來。如果限制網約車數量,供應有限,繁忙時間則供應不足,車費亦會非常昂貴,不利出行。

可以自由進出市場,是自由市場一大重要原則。自由市場不受進出限制,可以提高資源分配效率。於自由市場中,企業可以自由進入或退出市場,使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方向。這意味着只有那些能夠最有效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企業,才能夠在競爭中存活下來。而且,自由市場環境鼓勵創新和技術進步,因為企業必須不斷改進自己產品和服務以保持競爭力,有利消費者。

除此之外,當市場沒有進出限制,服務提供者會面對激烈價格競爭,導致價格下降,消費者可以更低價格得到商品和服務。

由於服務提供者可以自由進入市場,這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從而提高整體就業率。自由市場環境通過鼓勵創新和效率,能夠積極推動經濟增長。

讓市場與政府發揮各自作用

交通運輸如同餐飲,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亦是衡量一個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在香港,餐飲業的發展並沒有受到配額限制,而是通過市場力量自行調節供需。任何有意開設餐廳的人,只需要確保其業務符合食品安全、衛生和消防安全等相關規定,便可取得牌照。政府並未對餐廳數量設限,因為市場具有自我調節功能。並非沒有配額就人人都會開餐廳,而是只有那些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提供優質服務的餐廳才能夠生存下來。

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競爭,也提升了服務質素,最終惠及消費者。正因如此,香港餐飲業蓬勃發展,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同樣的原則,應適用於網約車牌照發放,讓市場在供需方面發揮作用,而政府則專注制訂安全和保險相關的規範。

限制牌照量的問題

如果未來網約車採取嚴格配額限制,不僅限制了市場競爭,也無法靈活應對市民對於「點對點」出行需求的變化。這種僵化的管理模式可能導致供需失衡,重蹈的士問題之覆轍。參考餐飲業模式,政府應考慮不限制網約車牌照數量,而是制訂一套與安全和保險相關的必要條件,例如要求司機有一定駕駛經驗、需要登記及驗證身分;規定定期驗車;確保每輛車均購買保險,以保障乘客和司機安全。在此基礎上,允許市場根據需求自行調節供應。這不僅能吸引更多合資格司機加入,也可以提高服務質素。

限制牌照數量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有人像炒的士牌一樣,走去炒網約車牌。司機很大機會要租牌,為了回本,只好長時間駕駛,而非因應市場需求。若政府之後多發牌照,會影響既得利益者之利益,又會遭受反對。既然如此,一開始就不應限制數量。

社會對網約車的需求持續增長,尤其在高峰期,市民需求十分明顯。做好網約車立法、不設配額限制,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市民需求,也能促進行業競爭和創新。筆者希望政府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市場為導向,同時保障安全與公平競爭,為香港創造更高效、更靈活的出行環境。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阮穎嫻]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