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本月初香港迎來了一件盛事——啟德體育園正式啟用。早前筆者跑步經過啟德體育園,恰逢「啟德飛步跑」熱鬧上演。身著白色運動衫的市民從青年運動場出發,圍繞啟德主場館,途經零售館等地,最終返回起點。現場氣氛熱烈,洋溢着喜慶氛圍。
令筆者驚喜的是,啟德新區的雛形已然呈現。體育園周邊數個新樓盤已建成並入伙,大型購物廣場拔地而起,屯馬線的宋皇臺站和啟德站連通全城,簡約公屋建設如火如荼,而舊跑道區陸續竣工的住宅與不遠處的郵輪碼頭,則共同勾勒出休閒、浪漫的假日風情。自2007年啟動啟德發展計劃以來,昔日的願景已部分成為現實。如今的啟德,融合體育、藝術、娛樂與旅遊元素,煥發出獨特的時尚氣息,與毗鄰的九龍城舊區形成鮮明對比。在獅子山下,過去與未來在這裏交匯,香港街區的多元性因啟德之前沿設計而愈發鮮明。
啟德只是香港整體發展藍圖的一部分。近年政府相繼推出多個區域發展計劃,除了啟德新區,還包括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等。儘管上述計劃因地理位置、土地規模不同而無直接的可比性,但其共同點在於通過整合土地資源,重新配置和定位特定區域的功能與產業。
循區域化策略 北都可分區發展產業
「片區發展」的關鍵不僅在於選址,更在於明確的整體定位和產業規劃。北都的願景是成為香港未來發展「新引擎」,推動本港「南金融,北創科」產業佈局。現時除新田科技城和河套區外,北都其他區域的產業定位和戰略協同可進一步突出。筆者同意德勤提出的北都「區域化發展策略」,明確界定北都不同區域的資產分佈、發展主題和商業模式。這將為有興趣投資北都建設的本地和國際投資者,就可投資項目提供更清晰資訊。本港居民和新人才移民也可根據這些資訊,更好地規劃其在本港生活和工作的首選區域。
同時,本港已有數碼港、科學園等創新科技園區,因此新田科技城和河套需要跟現有創科園區形成差異化,才能夠更好地被公眾認識和接受。3月21日特首出席河套港深創科園8號及9號大樓平頂儀式時致辭就指出,河套有「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獨特區位優勢,會重點發展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支柱產業。
貴精不貴多 聚焦特色產業
北都除了突出其鮮明的創科定位,更重要的是吸引重點科技企業入駐。這既包括香港本土的明星科技企業,也應積極引進內地及海外科技巨頭。然而,海內外科技園區對國際龍頭企業的招商競爭愈趨激烈。筆者最近與德勤中國合伙人江偉軒先生就北都規劃深入交流,江先生認為明確的產業導向政策,將有效助力龍頭企業投資北都,為整體發展提速提量;在強調政策透明度的同時,應探索如何保留適度靈活性,以營造適合龍頭科技企業落地生根和發展壯大的創科營商生態。
啟德的成功,為北都提供了珍貴經驗。比如,啟德為香港首個採用區域供冷系統的新區,而根據最新財政預算案,洪水橋/厦村和新田科技城或會採用類似系統。就洪水橋、新田科技城的發展,政府現時亦積極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打破傳統發展模式,以商業化投資模型為主導,讓私人企業與政府攜手共同開發相關區域,深度參與北都建設。
筆者希望北都可以在借鑑啟德經驗的同時,深耕某一個或一系列的創科細分領域,吸引相關領域的龍頭科企入駐,或培育和扶持本土初創公司,以成為啟德之外,香港另一個有清晰產業定位和高度辨識度的發展新區。
作者是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課程主任、中國及美國加州執業律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