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狄志遠、黃俊瑯

狄志遠、黃俊瑯:政府財赤削基層福利 公營壟斷獲利誰把關

【明報文章】經濟不景,政府賣地收入減少、稅收減少,造成近年公共財政出現赤字。於是政府要削減公共開支、公務員凍薪,亦要減少公務員編制1萬人。但開源方面,政府則顯得無能為力。反觀,部分公營機構卻在經濟寒冬中仍能賺取豐厚利潤,令人質疑政府未能做好把關工作。

其實財政司長在面對赤字問題上,並未能向公眾說明財赤是過渡性的問題,還是結構性的問題,因為赤字的定性會有不同處理方法。若是過渡性,社會可以承受短期調整,等待回復財政平衡;而在過渡中可以減去一些不必要開支,但以不影響民生及經濟發展為原則,亦可透過發債來應付短期財赤。

「一刀切」削支 未能合理運用資源

財政司長在今年預算案表示,預計兩年後政府經營帳目可以回到收支平衡,而非經營帳目可以透過發債來維持健康發展。既然兩年後經營帳目可回復收支平衡,顯示現在的政府財赤只是過渡期問題,前景可期,即是我們有條件繼續穩住各項民生需要及發展,包括福利、教育和醫療。當然,社會經過多年累積,政府有些開支不符合成本效益,存在浪費,當局需要透過理性檢討來合理地調整。

但可惜政府在處理財赤問題上,採用「一刀切」做法,表面看似公平,惟未能夠做到合理運用資源。資源充裕與緊絀的部門都採用相同減幅,導致部分部門的削減達嚴重程度。例如社福機構已經資源緊絀,當局福利開支仍要削減約15億元,數字上等同裁減3000個社工職位。面對削減,不少機構恐怕只能選擇減少人手、縮減服務,這是沒有體諒弱勢社群的困境。

最諷刺的是在經濟不景下,壟斷式的公營事業卻持續錄得驚人盈利——2024年港鐵淨利潤按年翻倍至157.72億元;去年九巴盈利大增逾10倍,至1.27億元。這類壟斷企業不但賺取豐厚利潤,2025年還相繼加價:九巴加4.3%,城巴加7.5%,中電加0.98%,港燈加0.9%。政府放任壟斷企業坐大,卻要基層市民承擔更多支出,加劇貧富差距。

政府應妥善監管公共事業加價

倘財政司長希望透過削減資源令部門開支更符合成本效益,就應採取針對措施,在不影響既有民生服務的前提下,按實際情况增減開支,這才是合理運用資源。而政府其中一個主要責任,就是維持基本民生服務,確保基層市民在生活上得到合理保障和照顧。面對民生百物價格齊漲,政府更應妥善監管公共事業的加價機制,避免壟斷企業漠視社會責任,任意加價牟取不合理利潤。政府開源無方,更令基層市民因公共事業加價而百上加斤,實在有違施政初衷。

政府應要求公營服務機構善用盈餘回饋社會,例如港鐵應推出更多票價優惠措施補貼市民,並在可加可減機制下承諾凍結票價。其他公共事業亦應效法,以實際行動與基層共渡時艱。只有政府、公營機構和社會各界攜手合作,才能夠真正紓解民困。

作者狄志遠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黃俊瑯是新思維副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狄志遠、黃俊瑯]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