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招國偉

招國偉:加快公屋流轉的措施實效

【明報文章】近年房委會推出多項措施打擊濫用公屋。政府表示自今屆上任以來,打擊濫用公屋的措施取得顯著成效,收回約7000個單位,已相等於房委會興建一個中型規模的公共屋邨。以平均每間公屋建造成本約100萬元計算,即節省約70億元,得到社會肯定。

筆者從房委會租戶交回可供編配公屋單位的6項主要原因,剖析現時公屋單位流轉出現的變化趨勢,亦可預視未來政策應如何走。綜合過去政府向立法會議員提交的書面答覆,以及房委會提供的最新數字,統計由2015/16至2023/24年度,9年內的各項原因變化。

6項原因包括:「戶主離世」、「戶主遷入院舍」、「戶主購買資助出售房屋」、「租戶因違反租約而遵從房委會的規定遷出」、「租戶家庭入息/總資產淨值超出『富戶政策』或租戶擁有住宅物業」及「租戶自願交回單位」。在6項原因中,除了兩項原因有明顯變化外,其餘的雖然略有增加,但變化不算明顯。首先是「戶主購買資助出售房屋」,於2015/16年度收回約1200個單位,至2023/24年度則大增至6300個,升幅達4倍多。另一個是「租戶自願交回單位」,由2015/16年度收回約1300個單位,大增至2023/24年度約3000個,升幅達1倍多。

從整體交回公屋單位的數字看,於2015/16年度收回約7600個單位,大幅增至2023/24年度約1.56萬個,升幅達1倍,成效是值得肯定。在各個交回單位的原因中,租戶透過申購房委會資助出售房屋而交回公屋的比例也愈來愈大:於2015/16年度佔整體約15.5%,攀升至2023/24年度佔整體約40%。這有賴房委會近年推出不少居屋、綠置居及租置回收單位計劃,增加綠表公屋戶流轉單位的機會。隨着房委會每年推出資助房屋計劃,收回公屋單位的數量預料會得到穩定保證,也成為主要來源。

吸引公屋租戶購資助房 值得房委會探討

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預告會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同時建議調高居屋綠表比例,與白表為 5:5。再者,未來政府亦會調整公營房屋供應,把出租與出售單位比例調整至6:4。雖然房委會打擊濫用公屋的措施取得良好成效,惟筆者認為隨着多輪「富戶政策」和居住情况申報期後,及推出多項「打濫」措施、濫用刑事化立法等,由此收回公屋單位的數量應會回落,數字不可能一直攀升,社會不應期望透過此方式收回大量單位作編配。

未來公屋流轉,仍會是透過購買資助出售房屋為主。如何吸引公屋租戶購買居屋或綠置居單位,在單位面積、設計及屋苑配套設施上配合家庭生活的需求和改變,都值得房委會探討,增加市民幸福感。

作者是公屋聯會總幹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招國偉]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