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葉文祺、王雲豪

葉文祺、王雲豪:善用土地資源推遊艇自由行 吸高端客

【明報文章】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邀請港鐵公司研究把紅磡站南面的臨海用地改劃作商住項目,並設立遊艇會帶動遊艇旅遊。筆者認為有關建議能夠善用維港的珍貴土地資源,促進推動遊艇旅遊普及化,有助開拓大灣區甚至東南亞高端旅客市場。

進一步釋放維港珍貴土地資源

政府建議設立遊艇會的位置在尖東海旁,是九龍核心商業區,周邊旅遊設施豐富。其實這幅土地早年用作裝卸碼頭及堆貨場,分隔九龍東西海濱,理應一早重新規劃。今次政府建議把該處改劃作商住及遊艇會用途,預料能打造成維港新旅遊地標;加上打通尖東海濱,令土地發展更有效益。早前政府亦已放寬《保護海港條例》,容許進行優化海濱的工程;配合預算案容許海濱加設輕食攤檔的建議,相信能夠加強尖東海濱的旅遊活力。

維港兩岸海濱本應是全港最優越地段,然而不少海濱用地卻用作貨物起卸區,與附近商業及旅遊土地用途顯得格格不入,影響土地價值。例如油麻地避風塘鄰近西九龍文化區及九龍站商業區,海岸線長達兩公里,然而一般市民和遊客卻未能使用;觀塘避風塘鄰近郵輪碼頭及九龍東商貿區,也未能協助該區產生旅遊經濟協同效應。政府應考慮把這些地方改作海濱旅遊用途,讓市民及遊客可暢達海濱,帶動旅遊經濟。

至於改變海濱用途會否對現時的中流作業(mid-stream operation)帶來影響?以往本地航運業發達,貨櫃碼頭不敷應用,因而產生中流作業的物流模式,於維港設立中流作業貨物起卸區。但近年本港貨櫃吞吐量下跌,貨櫃碼頭處理貨櫃能力有餘裕,政府可協助中流作業營運者租用貨櫃碼頭,善用物流業界資源,騰空的貨物起卸區用地既可用作旅遊產業發展,又能提升土地價值,為庫房帶來額外收入。

增泊位可加速遊艇旅遊普及化

遊艇一直被視為高消費玩意,但原來遊艇消費亦可豐儉由人,與私家車車主一樣,當中主要開支包括購買遊艇及停泊維修。如想入門,可購買二手船。惟「買船容易養船難」,船主的最大煩惱是尋找停泊遊艇位置。目前全港9間遊艇會合共管理約2300個遊艇泊位,加上設於43個不同水域地區的約2000個私人繫泊設施,全港泊位僅約4300個,遠低於目前約1.25萬艘香港領牌遊艇數量。無泊位的遊艇,只好在避風塘或避風碇泊處投放船錨碇泊。但這些碇泊位置偏遠,欠缺近岸配套設施,並不方便船主使用遊艇,令遊艇旅遊難以普及。

遊艇旅遊在歐美及東南亞城市是平常事。香港海岸風景優美,若能善用海濱資源,增加更多遊艇停泊設施,有助推動遊艇旅遊普及化,讓市民可享受自駕遊艇的樂趣。此外,遊艇旅遊普及化可以開拓相關經濟產業鏈,例如遊艇買賣市場、維修管理、保險及與旅遊相關經濟活動。

吸引大灣區及東南亞遊艇自駕遊

大灣區近年推動「遊艇自由行」,便利遊艇旅客穿梭大灣區沿海城市。今次特區政府公布在紅磡設立遊艇會,位置便利,旅客落船後可即時進入商業核心區購物消費,相信能夠吸引大灣區甚至東南亞高端客群到港,是高效的旅遊投資策略。

因此除了紅磡南、「機場城市」、香港仔及南丫島等已公布會興建遊艇停泊設施的地點,政府應進一步研究在維港適當位置增加遊艇停泊設施,提升維港海濱吸引力,加速遊艇旅遊經濟普及化和高端化。

作者葉文祺是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王雲豪是團結香港基金政策倡議高級經理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葉文祺、王雲豪]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