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歐陽五

歐陽五:中美究竟誰佔了對方便宜

【明報文章】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後,威脅對全世界加徵關稅;但迄今為止,真正實施的主要還是對華加徵的兩輪關稅,且其中包含香港。除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芬太尼成了特朗普對華加徵關稅的新理由。對於前者,特朗普反覆強調美國被「佔便宜」;對於後者,中國外長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稱美國「以怨報德」。雙方可謂各執一詞。

特朗普稱被佔便宜

既是迎合也是煽動

眾所周知,美國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是一個成因相當複雜的經濟現象,包括經濟全球化、美國消費驅動型經濟、財政赤字與貨幣政策、匯率等,遠非其對單一國家逆差所致,諸多經濟學者早已證明這一點。例如根據著名的特里芬悖論(Triffin dilemma),美國要保持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霸主地位,就必須通過貿易逆差向世界輸出美元。

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身邊圍繞着全世界最頂尖的經濟智囊,特朗普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然而當經濟全球化的弊端不斷顯露,製造業空心化,使一大批美國民眾感覺被全球化拋棄,感嘆美國昔日偉大榮光不再。這恰是特朗普的龐大選民基礎。所以,特朗普才會說美國被「佔便宜」,既是迎合,也是煽動。

當前,將傳統製造業重新回流到美國,困難重重。相較之下,關稅是一個簡單卻具煽動性的口號,且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談判籌碼。如果其他國家迫於關稅壓力而讓步,當然會被特朗普視為勝利;倘其他國家沒有讓步,特朗普依然可以將新徵收的關稅看作增加政府收入,以此平衡減稅帶來的財政壓力,甚至減少美債,同樣也可被稱為所謂政績。至於加徵關稅是否會令美國進口企業和普通消費者承擔轉嫁成本,則被其忽略不計,或輕描淡寫為短時間的困難。

其實,從特朗普、美國副總統萬斯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早前在白宮激烈爭執即可看出,美國對其他國家有一種強烈的「施恩」心態,要求大家對美國「感恩戴德」。對中國亦如是——早在特朗普的白宮第一任期,美國官員就一再強調,美國為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美國付出卻無「收益」

以種種理由對華發難

誠然,美國的跨國公司為中國帶來了資金和技術,美國也為中國產品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確實受益良多。惟這種受益並不是單方面的:根據胡潤研究院不久前發布的報告,中美建交40餘年來,超過7萬家美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年利潤逾500億美元。另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和英國牛津研究院估計,中美貿易平均為每個美國家庭每年節省850美元,幫助美國降低消費物價水平1%至1.5%。

然而,某些美國政治人物的字典裏可能沒有「雙贏」(win-win),只有像美國總統大選規則那樣的「贏者通吃」。所以,他們可能並非不知道雙方皆從中受益,而是希望只有自己受益。更重要的是,在美國戰略家的謀劃裏,當初與中國建交,就是為了對抗蘇聯,並「在接觸中改變中國」。但在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後,對付蘇聯的目標實現了,後一個目標卻始終未能成功,中共執政權並無發生變化,中國的實力還成長到令美國產生「臥榻之側」的焦慮。這種付出卻沒有「收益」的結果,使其無法接受,甚至倒打一耙指摘中國「不知感恩」,並以一系列理由對華發難。

美方為何對國際規則視而不見

所謂芬太尼,不過是最新的藉口。試想:一個連大麻都合法化的國家,有什麼理由指摘另一個禁毒最堅決的國家?而且應美方請求,中國早在2019年就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是全球首個採取這一措施的國家。而美國至今都未永久地整類列管。

芬太尼是一種合成類藥物,難道因毒販利用化學原料合成芬太尼,就要向中國這個化工原材料出口大國貼上「毒販」標籤?更何况按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保證國際貿易貨物不用於非法目的,是進口企業的基本責任,也是進口國政府的法定義務。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為何又對自己一直強調的「國際規則」視而不見呢?不過是利用其國內對芬太尼的高度關注,為對華發難增加合理性罷了。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