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管浩鳴

管浩鳴:一刀切削公共服務開支 值得商榷

【明報文章】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加大削減社福機構資源的力度,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早前約見非政府機構代表,講解削資方案,宣布58間獲撥款5000萬元或以上的大型機構,到2027/28年度須累計削減7%經常撥款;撥款額不超過5000萬元的121間中小型機構,則將累計削減3%。這將令社福機構面對巨大財政壓力,影響社會服務,對社會整體也將產生顯著而深遠影響。筆者望財政司長體察社會實際情况,重新考量。

忽略公共服務差異化需求

政府面對高額財赤的困擾,社會須共同承擔,「勒緊褲頭」共渡時艱。不過政府採取「一刀切」手法,平均地削減各部門開支,卻並非好做法,忽略了公共服務差異化需求,有值得商榷之處。

香港正面對老齡化問題,長者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持續增加。政府要做的是不斷改善和提升長者服務,提供普及化、多元化、優質化養老服務,積極發展銀髮經濟,讓有能力的長者得以繼續貢獻社會,讓有需要的長者能夠找到依靠、安享晚年。這樣才能夠令社會保持健康和諧發展,不斷提升市民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

同時,隨着社會發展,政府對青少年發展更為重視,推出多項政策支援青少年成長,協助解決青少年面對的學業、就業、創業、置業困難問題。但協助政府提供青少年服務的社福機構,同樣也要削減資源;還有婦女服務、清貧家庭服務、少數族裔服務也是這樣。

各項社會服務的需求都持續增加,惟在「一刀切」削減開支的政策下,政府卻要削減用於社會服務的資源,這並非合理做法。社福機構是協助政府提供社會服務的伙伴;削減社福機構資源,實則是削減享用這些服務的貧窮及弱勢群體的福祉。政府面對赤字問題,首先遭削減福利資源的,是最需要接受援助的貧窮和弱勢群體。這與當局一再強調的「以人民為中心」、重視社會公平的治理理念,並不相符。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社福機構雖有心向市民提供更多、更優質服務,但在資源縮減,社會籌資又難上加難的困境下,實在難有作為。相信會有不少機構要面對裁員、減薪、縮減服務的抉擇;而最終受影響的,仍是貧窮及弱勢社群。

冀政府豁免削減社福機構撥款

筆者認為「一刀切」削減政府各部門開支的做法,表面上看很平均、很公平,惟實際上過於簡單、粗暴,並無認真考慮社會實際需求,亦未能夠合理分配資源,使有限資源產生更大經濟、社會效益和效果。

面對財赤,探索應對之策,這原本是政府推進改革的契機,理應重新整合資源,把有限資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削減浪費,提高效率。即便需要社會及市民作出一些承擔,也應本着「能者多付」、「用者自付」原則,讓較富裕、有能力的階層多承擔一點責任,盡可能不影響對貧窮和弱勢群體的服務。這才是真正公平的做法。「一刀切」的做法,並不可取。

削減社福機構3%至7%撥款,看起來數額不大,總共只涉約十數億元,對解決政府財赤的作用有限,但對社福機構卻足以造成重大衝擊,料會有不少社福機構要應對縮減人手和服務的困局,最終會令社會整體遭受損失。筆者還望當局體諒社福機構苦况,着眼於社會大局及香港長遠發展的需要,取消「一刀切」削減開支的做法,豁免削減社福機構撥款。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管浩鳴]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