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財政司長陳茂波於2月26日發表了2025/26年度香港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在外圍經濟環境回穩的情况下,政府預測全年經濟增長率介乎2%至3%,而2024/25年度修訂預算則為872億元赤字。政府計劃於2025/26年度持續投入資源,推動產業發展並增加基建工程開支,因此預算亦趨於保守,預計將錄得670億元赤字。不過政府預期自2026/27年度起經營帳目將恢復盈餘,這顯示出對未來經濟的信心。
近年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全球掀起了一股熱潮。從各行各業到日常生活,AI的應用無處不在,其影響力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DeepSeek於1月底的出現,其低成本AI模型震撼了整個科技界。而近日引發熱烈討論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影片中大量運用AI技術做特效製作和角色設計,將這股熱潮推向新高點。
在預算案中,政府特別提及AI對香港的影響及未來發展方向,預留10億元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這將成為推動AI研究和創新的重要平台。同時,政府還籌備舉辦首屆國際機器人大會和國際人工智能青年科學家論壇。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政府對AI技術的重視,也為香港在發展這個領域提供了政策支持,進一步吸引國際人才和企業。
稅務制度也因應科技發展不斷改革,旨在向技術研究提供更多支援。過去對研究及開發之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及近年推出的「專利盒」稅務優惠,都是鼓勵企業從事創新研發的措施。
推動技術發展 同時需保障公眾利益
在本年預算案裏,政府回應了本行(德勤中國)早年提出的建議,檢討知識產權在稅務上的扣除安排。目前,企業向關聯公司購入知識產權或於購入使用權所支付的整筆特許費用,在稅務上不可扣除,這無疑令一些有意來港做科研的企業卻步。筆者樂見政府採納意見,希望相關措施能夠盡快落實,以激勵創新和技術轉移,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區域內的知識產權中心,提升香港在這領域的競爭力。
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對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有重要意義。AI技術快速發展,為香港帶來巨大機遇,但同時也伴隨着挑戰。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人才資源,這為AI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提供了良好土壤。然而AI技術的普及化,也引發對就業市場和社會結構的擔憂。隨着自動化技術發展,某些傳統崗位可能會被取代。這對勞動力市場提出了新要求,需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開展培訓和再教育計劃,幫助勞動者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因此,如何在推動技術發展的同時保障公眾利益和社會穩定,將是政府未來面對的重要課題。筆者寄望政府定期檢討和優化現行法規,為創新科技產業提供更靈活的政策環境。這不僅有助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也將為本地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多機會。在AI技術加持下,香港能夠充分發揮其優勢,走向更繁榮的未來。
作者黃壽康是德勤中國稅務總監,蕭文浩是德勤中國稅務經理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