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鄭泳舜

鄭泳舜:推動山徑遊 須平衡不同使用者需要

【明報文章】記錄山跑界活動的《香港四徑大步走》電影後續力強勁,票房已突破800萬元。該片記錄了山跑界運動員堅毅不屈的自我挑戰心路歷程,令人動容。另一方面,利用航拍取景,導演以不一樣的視角向觀眾呈現香港的優美自然山徑及壯麗景致,大家不禁讚歎香港原來有這麼美麗的山脊線。

藉此契機,筆者早前完成了一份網上問卷調查,並與不同界別持份者溝通,本月上旬初步公開提出10項建議,亦在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希望藉此機會促成當局加快改善山徑配套措施,例如增設山屋型補給站;也可選定部分路線推動山徑旅遊,並同時推廣安全的行山文化與禮儀。最重要一點是,推動山徑發展時也要保育好山徑,須顧及並平衝不同山徑使用者的需要。

全球旅遊趨勢已走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運動旅遊逐漸受旅客追捧,有時選定旅遊目的地會考慮加插山徑遊,無論是到內地、日本、韓國或香港。部分地區很重視山徑遊配套設施,也會選定一些不同類型的路線,例如親子休閒或挑戰級別等去推廣。特區政府去年底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未來也會着力推動生態綠色旅遊路線,加強推廣如登山遠足主題的旅遊產品。我們現在是時候再度推動山徑遊發展。

參考境外做法 改善山徑設施

筆者過去處理過不少山跑界個案,也曾與漁護署開會討論增加山徑配套設施,如增設加水站、處理遇到暴雨時山徑遊安全問題等。年前當局已鎖定20條位於郊野公園的熱門山徑路線,優化配套設施,但目前仍有8條山徑改善工程未完成。筆者時有行山,對加水站、指示牌、山徑資訊,以至推動行山安全文化等,覺得仍有不少改善空間。

就改善山徑設施,我們主要建議是參考境外做法,增設休憩型「山屋」補給站設施,物色合適地點建驛站、茶館或雅座,或升級現有郊野公園遊客中心,方便遊人休息與補給,另再增設加水機、洗手間;要定期修復山徑及處理耗損部分,當中須減少用人工化物料如石屎,以保留山徑天然景觀。

在山徑資訊方面,網絡上有許多,有些純粹針對境外旅客,但每段山徑難度或交通配套資訊不齊全。我們希望漁護署盡快優化「郊野樂行」程式,並加強推廣,鼓勵境外人士善用程式規劃行程;另應在山徑起點增設更多指示牌或互動資訊裝置,向行山人士提供有關山徑路段選項、山徑難度、山徑行走時間及進出交通資訊,包括附近補給站或加水站位置。

需推動行山安全文化禮儀

其實,我們推動山徑遊,也要同時推動一套行山安全文化及禮儀。近年偶有旅客為了「打卡」而發生意外,甚至走出欄杆或告示牌位置,為的是要拍一張網絡上所推薦的絕佳景觀照片。再者,郊野公園或山徑偶有山火,筆者認為當局應加強推廣行山安全文化,包括推廣行山者使用警方推出的「HKSOS」野外緊急情况應用程式,這對旅客、一般行山者或山跑界都適用。至於行山禮儀,我們要推動「不留痕迹」、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愛惜山野環境及行山者互相禮讓的文化。

在推動山徑旅遊方面,香港部分山徑已享負盛名,例如麥理浩徑早已入選「國家地理」頻道全球20大夢想行山徑;港島徑早已獲Lonely Planet選為全球十大山徑的第10名。《香港四徑大步走》再度呈現近在咫尺的絕美山徑景觀,再度燃點起市民與旅客對山徑的興趣。要向境外旅客推動山徑旅遊,筆者已建議政府向海外推廣有關電影,及支持電影在國際串流平台播放,當局反應正面。

此外,就是要挑選個別較適合旅客的山徑作試點推廣。像韓國濟州,就有「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一日遊」產品。本港西貢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地質公園,相關山徑看到山海景色,又有六角岩柱自然景觀。若進一步優化配套設施及做好交通規劃,再結合周邊文旅景點或餐飲消費點,相信可以成為山徑一日團行程。另一方面,加強生態導賞活動,或支持舉辦國際性的山徑賽事,邀請星級跑友推介山徑路線,都是可以推動山徑遊的方法。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鄭泳舜]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