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葉兆輝

葉兆輝:最新人口統計數字反映的困境和啟示

【明報文章】根據統計處最新發布的人口統計數據,香港人口從2023年的752.79萬,增長至2024年的753.42萬,增長率約0.1%。這一數據表明,香港整體人口似乎重回相對平穩的增長軌道。相較日本和內地已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本港人口發展表面上似乎達到可持續發展水平,這讓人感到些許寬慰。

然而人口研究指出,人口發展主要基於3個關鍵因素:出生率(birth)、死亡率(death)和淨遷移率(net migration)。當我們仔細觀察這3個數據的變化時,會發現一些被忽略的現象。

盼藉獎勵金扭轉出生率趨勢 過於樂觀

首先,關於出生人數的變化,2024年有3.6萬多人出生,比2023年增加10%。惟根據筆者分析,未來這種幅度的增長可能性極低。2024年是中國傳統中的龍年,許多人認為在龍年出生的孩子特別幸運。過去的「龍年效應」,如1988至1989年、2000至2001年,都出現類似現象,導致當年的出生率有所增長。不過隨後的年份出生率往往會重回下降軌道。這意味着大多數婦女只是將生育時間提前,而整體生育人數並未增加。

此外,2024年出生率的增長,有多少是受到2023年10月政府推出的2萬元現金獎勵政策所影響,仍待觀察,但相信其影響有限。若本地結婚人數維持低水平,且婦女生育意願沒有顯著提升,未來本地出生人數難以維持10%增長。更有可能的是,2025年和之後的出生人數將重回下降趨勢。去年政府投入了7億元的嬰兒獎勵金,可說是對有新生兒之家庭的一種鼓勵和分享喜悅的方式。但若希望藉此扭轉長期出生率下降的趨勢,則顯得過於樂觀。

醫療服務模式「輕預防」 不可能持續

其次,關於死亡人數,由於本地人口持續老化,相信死亡人數會一直維持高水平,2024年達到5.14萬。隨着人口老化加劇,死亡人數預計將繼續增加。倘沒有移民補充,香港實際上已在2020年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depopulation stage)。

另一方面,香港人口平均壽命位居全球前列,男性為83歲,女性為89歲。長壽本應是一個值得驕傲和慶祝的現象,但遺憾的是,隨着壽命延長,不健康的時間也顯著增加,這導致需要醫療支援的時間比例上升,進一步加重醫療系統負擔。

預防勝於治療,當前「輕預防,重醫療」的服務模式不僅不符成本效益,更是不可能持續的。在政府面對財赤的當下,各部門更需協同合作,全面提升市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本地人口遷出現象 值得關注

第三,關於移民的進出人數。根據政府數據,計及單程證約4萬人來港,2024年本地淨移入人口僅為2.1萬。政府大力推動的專才和優才來港計劃,截至去年4月收到29萬份申請,已批出18萬份,其中更有12萬人已來港。那麼,為什麼淨移入只有2.1萬人呢?這其中可能包括部分移民未長期留港,及本地人口遷出。政府需掌握和提供這些數據,令大家都明白和認清人口流動趨勢,才可以精準地回應。

自2020年以來本地人口遷出一直維持高水平,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當前政府政策主要集中在吸引外地專才,卻似乎忽略了本地人口的遷出現象。實際上,外地移民移入和本地居民遷出的原因,有許多共同點——無論是住房問題、子女教育、青年向上流動機會,還是整體社會發展的氛圍,都是影響遷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push and pull)。因此,政府在通過移民改善本地人口結構、減緩人口老化速度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更需制定一個有願景、擔當和包容性的人口政策,以應對這些挑戰。

總的來說,本港人口老化和低生育率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我們要做的是更好地培訓本地年輕人、提升勞動人口的能力,同時改善本港宜居性(livability),使本地居民和新移民都樂於以香港為家,共同生活。人口數據雖看似冷冰冰,但其反映了城市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需要我們認真面對。讓數據說話,制訂有效的人口政策,才能夠讓大家安居樂業,為這座城市和國家貢獻力量。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人口健康)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葉兆輝]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