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早前在北京舉辦的一場高規格座談會,令內地民企站到海內外輿論風口上。尤其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現身,引發外界揣測民企迎來政策轉向。以筆者的長期觀察來看,政策風向並未大變,但未來支持民企的風力料會增強。
不少觀察人士將2018年召開的民企座談會與今次相提並論。其實,必須看到兩次座談會召開的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2018年座談會駁斥了所謂的「民營經濟退場論」,在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發起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下,向民企派出「定心丸」。如今特朗普捲土重來,料會推出「2.0版貿易戰」,對華圍堵的心機手腕只會有增無減。同時,中國內部也在經歷頗具挑戰的經濟結構轉型,民企的發展壓力攀升,對前景的預期和信心不足。因此這次高規格民企座談會,更多是為民企加油鼓勁、指明發展方向,與政府一道應對內外挑戰。
稱官方政策轉向 屬過度解讀
至於中國官方對待民營經濟的政策「轉向」,筆者以為是外界過度解讀。「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被寫入憲法和中共黨章。近年高層文件和講話亦屢屢重申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比如去年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釋出用法制撐民營經濟和民企的強烈信號。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始終在場,並勢將在中國未來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在內地,從學界到民間,關於民營經濟的「56789」論述可謂深入人心,即民營經濟貢獻了內地一半以上稅收、60%以上經濟產出、70%以上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城鎮就業、90%以上企業數量。
更重要的是,今後中國能否突破美國與西方的打壓,解決「卡脖子」難題,令綜合國力更上層樓,需要充滿創新活力的民企貢獻力量。今次座談會上,「80後」、「90後」企業家在前排亮相,正代表民企的未來之力,亦顯示高層對此的洞察、認可和支持。
當然,必須承認,近年民營經濟遭遇不少困難挑戰,但對此應具體分析:一方面,外部環境變化影響了中國外貿出口,而國內在疫情後的消費復蘇尚不夠理想,這對不少民企的經營發展造成壓力;另一方面,部分地方營商環境有所欠缺,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實支持民企的政策上存在不足,對民企缺乏服務意識,甚至在市場准入、項目招標投標、融資等方面,對民企設置不合理的限制和隱性壁壘。
最近「杭州六小龍」「出圈」(受廣泛關注),杭州政府在營商環境上的持續深耕引起各界「點讚」。這亦帶動內地諸多地方政府見賢思齊、反省不足,從而醞釀切實舉措助力民企發展。
遵守法規誠信經營 乃企業應有之義
此外,前些年一些民企出現經營亂象,中國政府對此依法整治,並不等於對待民企「政策轉向」。比如一些房地產公司大加槓桿、無序擴張,個別互聯網巨頭企圖壟斷等,這些違法違規的「踩紅線」行為,為整體經濟環境帶來風險隱患,政府出手解決合法合理。不管企業經營性質為何,遵守法規、誠信經營都是應有之義。
今次座談會後,從中央多個主管部委到地方省市紛紛表達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解決民企發展堵點的系統性舉措料陸續有來。在全國「兩會」前夕召開的這場座談會,其後續效應值得期待。正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希望在托舉民營經濟的風力加持下,民企能夠化解更多急愁難題,獲得更好發展。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