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早前,傳統的士業界揚言將發動「罷駛」行動,抗議政府在網約車規管問題上遲遲沒有行動方案,再次將這一矛盾推至白熱化。
近年科技創新對市民出行帶來極大便利,網約車平台應運而生,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快捷的新選擇。然而,政府對這一新興服務的管理嚴重落後,長期拖延不決,袒護某些既得利益團體,未能夠化解行業分歧,反而令矛盾白熱化。
核心問題在於——傳統的士業界長期缺乏有效競爭,服務質素參差,面對網約車這一創新模式無法招架,備受淘汰威脅。一方面,網約車代表科技發展趨勢,及市民對優質出行的期望;但另一方面,政府遲緩應對,未能夠及時將其納入法治軌道,令有關從業者長期游走於灰色地帶,同時也給傳統的士業的利益帶來重挫。
針對這一困局,我們不得不質疑政府袖手旁觀的做法。政府該如何克服僵局、果斷改革?如何平衡創新與傳統產業利益?如何妥善管理網約車的合法化進程,優化智能交通生態?
逐步開放 避免過大衝擊的士業
政府必須痛下決心破除僵局,順應大勢,積極為網約車合法化立法,接納這一創新業態;但需控制發牌總量,逐步開放,避免對現有的士業之衝擊過大。
當局立法時,應全面禁止炒賣牌照亂象,規範有序競爭;透過公平機制,引導傳統的士業主動升級轉型,實現與網約車的良性融合,而非故步自封。
政府還應該制訂政策,支持網約車使用新能源和無障礙車輛,加大智能交通基建投入,優化綠色出行體驗;並完善法規保障,從業員權益,促進勞資和諧,為行業的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在立法管理過程中,政府必須秉持公平、公正原則,全面平衡各方合理訴求。同時,當局應該提出具體建議,將傳統的士服務融入網約車平台,實現科技與傳統的融合共生,避免一味排斥新興業態,重蹈1984年「九龍騷亂」的覆轍。
總之,網約車合法化是勢在必行,政府應該盡快行動。唯有透過改革開放、協調各方利益,政府才能夠妥善處理這一矛盾,推動傳統與創新行業的良性互補、融合並進。
作者狄志遠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黃俊瑯是新思維副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