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在全球範圍,傳統的士與網約車的競爭格局已呈現一種互補共存態勢。然而,香港作為Uber在全球僅存的十幾個仍無法合法營運的主要地區之一,這一現象值得深思。網約車憑藉其便捷、安全及經濟性,贏得眾多市民青睞,許多人希望在傳統的士之外有更多元化的出行選擇。我在遊歷70餘國的經歷中,也多次體驗到網約車的優勢:沒有語言溝通障礙、價格透明且毋須議價,更不必擔心司機繞路或欺詐。
平衡「不公平競爭」的4點構想
然而網約車憑藉其毋須巨額牌照費用成本之優勢,所引發的「不公平競爭」問題,也顯而易見。那麼是否存在一種合理的解決方案呢?事實上從經濟學角度出發,我們完全有可能找到平衡這種不公平成本優勢的方法。以下是筆者初步構想。
(1)差價補償機制。對於通過網約車平台召來的白牌車(非的士),可在車資基礎上加收一定的差價;差價可由固定基本差價(例如2元)和階梯增額差價(例如車資超過50元後,每增加10元,加收1元增額差價)組成。此差價由網約車平台計算並上繳至政府,用於平衡的士行業之既有投入牌照成本。
(2)動態調整與公平性保障。政府可每年評估和調整差價補償機制,以確保其公平性,避免因過度補償而導致新的不公平競爭。對消費者而言,的士將成為更具價格優勢的首選;而網約車則作為補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選擇。
(3)設立專項基金。將差價補償的收入,納入專項基金,用於獎勵評分較高之的士司機,激勵其提供更優質服務。同時,該基金還可為網約車司機提供額外的嚴重傷殘或死亡保險,進一步提升行業安全性和保障水準。兩方面都顧到的穩定設計,也可避免僅得到單方面支持。
(4)統一評分體系。網約車的用戶評分機制,已被證明是提升服務品質的有效手段。筆者建議在傳統的士上也引入類似評分系統,每輛的士可配備專屬二維碼,供乘客掃碼評分。通過將的士納入統一評分體系,政府可根據評分結果,對獲高評分的司機用上述專項基金給予獎勵,從而推動整個行業服務品質的提升。
筆者深信,以香港的智慧與靈活性,網約車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是一個推動整個行業改進升級、實現共同發展的寶貴機遇!通過合理的政策設計與市場調節,傳統的士與網約車完全可以實現互利共贏,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更多元的出行選擇。
作者是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前創新總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