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被「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誤改新聞標題、將美國殺人疑兇寫成「自轟」的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周發表研究報告,指主流AI(人工智能)工具所整合的新聞錯漏百出,其高層直指AI工具「正在玩火」。但就在數天後,OpenAI隨即公布跟英國最大媒體之一的《衛報》合作。各路媒體對AI愛恨分明,最終哪邊是贏家?
BBC研究了Google的Gemini、微軟的Copilot、OpenAI的ChatGPT及Perplexity四大AI聊天平台,發現每一個平台在回答新聞問題時,十居其九皆出現錯誤,一半的答案甚至出現嚴重問題。
第一,AI經常搞錯事實,出現「幻覺」。例如在描述被裁定謀殺初生嬰兒罪成的英國護士萊特比(Lucy Letby)一案時忽略裁決,指「每個人判斷她是無辜還是有罪都有自己看法」;明明英格蘭國民保健服務(NHS)建議吸煙者可考慮以電子煙戒煙,AI卻給出完全相反的答案。另外最常見的事實錯誤,就是擅自改寫受訪者被引用的原話。
第二,AI混淆事實與意見,將媒體評論版和專欄作者的意見,當作新聞陳述。例如形容英國首相施紀賢向選民提供了一個解決英國迫切問題的「全面計劃」,並引用消息來源為BBC,令人誤以為BBC吹捧首相。
第三,AI不懂分辨資訊新舊,時常搜出陳年舊文當成最新動態,尤其外國媒體流行發布即時新聞專頁,以動態帖文形式報道突發新聞。由於該些專頁充斥「最新」、「即時」等字眼,即使是已經在幾年前發布,AI仍當是最新消息。
高質文章或是AI爆發期的「新新石油」
AI生安白造、影響媒體信譽,並非新鮮事。數間大媒體正控告AI公司侵權,利用新聞文章訓練語言模型。然而,許多主流媒體仍前仆後繼地跟它們合作。OpenAI在BBC的研究報告被廣泛報道之際,隨即宣布跟《衛報》合作,讓用戶在ChatGPT看該報新聞,並附上原文連結,向該報付費。《衛報》各部門則全面應用ChatGPT企業版,以發展新產品和功能。
《衛報》屬於左翼而信譽良好的知識分子型媒體,每多文章批評科技巨頭欠缺社會責任,又指摘AI耗能驚人、有害環保;其跟OpenAI突如其來的合作,令人意外。BBC和《紐約時報》等超大型媒體尚可企硬,但絕大部分媒體似乎無法阻擋AI洪流,冀在搜尋器與社交媒體熱潮之後另闢新徑。如果大數據是「新石油」,高質素的文章則可能是生成式AI爆發期的「新新石油」。媒體公司最終能夠賺個盆滿缽滿,還是引火自焚?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