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韓俊賢

韓俊賢:的士罷駛 淪為公眾笑柄

【明報文章】執筆之際,本來沸沸揚揚之的士罷駛行動宣告取消。早前的士行業團體稱因為政府處理網約車行業不力,認為其利益受損,提及可能在3月初罷駛,以示抗議。但因本周二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溫馨提示,以及與運輸部門開會後,的士業團體決定取消這次眾所矚目的罷駛行動。

有人用「以和為貴」形容這次罷駛事件的最新進展。但觀乎近年,無論是的士行業對網約車所謂蠶食其生意而採取的行動,抑或政府當局採取的對策等(例如的士車隊尚未投入服務,又或如網約車規管並未出台),均未見成效。

我們回顧歷史——1984年1月港英政府引用《保障公共稅收令》,增加的士牌費及首次登記稅,觸發市區及新界的士罷駛,最終演變成在九龍市區的騷亂事件,成為一次較缺乏政治動機和組織之下衍生的騷動事件。可見的士行業罷駛,或會引起溢外效應。

幸好,今次的士行業組織領袖「明義理、識時務」,臨崖勒馬叫停行動。

但一般市民或許對這次的士業界聲稱罷駛不以為然,更不乏有「吃瓜群眾」翹首以待、添油加醋,這無疑是市民對的士行業之刻板印象所導致的效應。以筆者搭乘的士之經驗,仍相信本港的士司機中的害群之馬應該只是少數。尤其筆者近來因為貪方便,也因為在使用網約車時遇過的瑣事,而決定選擇可以「隨招隨停」之的士,與司機在途中也有說有笑,不亦樂乎。

政府打擊不法司機 害群之馬無窮無盡

不過,只要的士行業仍然存在害群之馬,市民對的士行業之訕笑或輕視,也看不見有停止的一天。

儘管當局一直有對濫收車資、拒載等不法行為執法,甚至近來實行記分制,無疑能夠有力打擊不肖也不法之的士司機。但奈何害群之馬仍無窮無盡——從萬宜水庫東壩「黑的」問題的嚴重情况,便可見一斑。只要在網絡搜尋器輸入「萬宜」,就算是為了搜尋交通資訊,甚或想知悉萬宜水庫儲水量,但網絡上「黑的」兩字已跟萬宜水庫形影不離、深刻烙印。

近日就有本業為的士司機之自媒體拍攝片段,探討萬宜東壩「黑的」問題。縱然可歸因於當區遊客量與公共交通的不協調,成為「黑的」溫牀,但若沒有鋌而走險、自甘成為「黑的」之從業員,就算出現「萬宜東壩遊客多,等候小巴好坎坷」情况,只要的士司機依法按表收費,而非濫開千元天價車資,等車等到「好坎坷」的遊客也不會成為不法之徒的潛在金山銀礦。

的士行業恐怕要「改改自己」

早前聲稱可能發起罷駛的人,在與有關政府部門會面後,表示要「畀機會政府,改改自己」。惟從市民的感受而言,恐怕要「改改自己」的,正是的士行業自身。

筆者再次重申:幸好過去一段時間,遇上之的士司機都是守法有禮,而曾經因「無知」而搭乘了「黑的」之不快經驗,已是數載之前的事,但這些不快經歷往往成為陰影,因此往後除非事出趕急,需要「隨招隨上」,否則都會考慮選擇網約車代步——畢竟方便之餘,也有評分等「售後服務」,就算過程中碰到不快,都有申訴空間。

或許有關人等所稱要「改改自己」的,真是業界自身。這可顯示行業「知恥近乎勇」,值得鼓勵。筆者也不妨以用家角度,提出一些建議。

的士記分制需依靠市民投訴,或是執法部門「放蛇」時逮個正着,才有分可計,似乎阻嚇力有限。倘若業界真的希望「改改自己」,不妨在此「加辣」。例如行業組織大可「大義滅親」,針對已被計分者,甚或「慣犯」,設置懲罰制度,如公開其姓名或主要經營地區。業界若願意「自揚家醜」,必然可彰顯業界維護名聲、絕不護短的決心,相信市民對的士行業之觀感會有所提升。

誠如早前有調查反映公眾取態:網約車要發展和規管,是市民共識;但同一調查也顯示,市民仍願意在需要時選搭「隨招隨停」之的士服務,正正反映網約車和的士皆有市場。至於日後市民會否更願意選搭網約車而非的士,還看的士車隊落地服務時,會否帶來新氣象。

順帶一提,本港交通運輸政策也有不少改進空間,有關政府部門也要「改改自己」,包括需出台電動載具相關指引、巴士落實雙向分段收費(從而可改善「兩蚊車」溢外效應)、解決專線小巴營運困難等,都值得公眾持續關注。

作者是民主黨交通政策發言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韓俊賢]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