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政府表示簡樸房不會加租,但執改單位需要一定成本。在規管劏房之後,不少經營劏房的業主為符合合規劏房規定,經營成本將增加,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成本會轉嫁至租客身上。
目前政府有為居於不適切居所,且輪候公屋滿3年的私樓住戶設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為此,當局應該考慮增加計劃的津貼額,受惠對象亦應放寬至輪候公屋的非長者單身人士,並將現金津貼計劃恒常化,避免租戶因租金上升而未能承擔增加了的租金。
現金津貼恒常化 立法訂起始租金
因應立法規管後劏房租金有機會上調,當局應盡快研究立法規管起始租金。由於現時並沒有規管起始租金,在租約結束後,劏房業主大可大幅上調租金;若劏房戶交不起租,因租金上升而被迫下流至牀位、板間房居住,居住環境更差,絕非社會所樂見。當局必須抓緊時機,在規管劏房法例實施之前,盡快訂立起始租金,規管劏房租金水平。
2022年實施劏房租金管制時,當局曾表示先推行租管,待政府掌握全港各區劏房的更多資料後,在2023年第一季起每月公開有關申報資料,並根據數據做分析及回顧,研究是否訂立起始租金。事實上,租管法例已實施兩年多,劏房租金卻愈升愈高。根據2023年本會(社協)展開涉及劏房、板間房、太空艙及牀位等分間單位的調查,發現過去3年物業的年租金收入,均高於該物業的差餉估值,最誇張更有一個劏成26個牀位的唐樓單位,每年收租最多66萬元,超越其差餉估值近8倍。
因此,鑑於租管條例已實施兩年,當局理應蒐集到一定數據,可盡快訂立起始租金。當局應參照差餉物業估價署對個別單位的估值租金水平,規定所有分間單位總租值不可超過原來整個單位租值120%,避免個別業主藉出租劏房牟取暴利。
加強支援過渡屋簡約屋住戶
根據本會調查,如果交通及生活支援完善,六成居民是願意轉區居住。現時部分過渡房屋及簡約公屋需要接駁車才可連接市區或鐵路交通,但有些小巴站屬中途站,部分居民上不了車上班上學或外出購買生活所需,對於有時要非常早上班或較夜下班的居民都造成困難。
筆者建議增加小巴班次,及於繁忙時間加設邨巴及每日購物班次,非繁忙時間則可以幾個屋邨一起使用,並在邨內設立生活物資小賣店,方便老弱者購置生活物資。另一方面,隨着簡約公屋建成,過渡房屋的甲乙申請表比例應全面放寬,及如果在一個月內沒有甲表申請人,就可以將名額給乙表。簡約公屋亦應涵蓋非長者單身人士。
落實人工島工程 確保土地供應
在土地供應方面,雖然當局表示未來10年由政府主導的項目中,可提供發展的土地(即「熟地」)達到約3000公頃,然而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並無詳細着墨闡述10年之後(2034/35年度以後)的土地供應。
2024年施政報告表示「政府會穩慎推展交椅洲人工島建設,年底前啟動項目填海部分的環評程序,目標在明年完成審批工作。相關詳細工程設計今年內會開展」,似乎並未處理中長期的土地供應。當局應加快落實開展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確保未來有充足土地供應及儲備。
諮詢要以民為本 全面深入
政府應擴闊劏房定義及規管類別,包括牀位及板房,令諮詢內容更齊備,並應分別與多區的牀位、板房、劏房租戶,包租人,地產界及業主,有關社會服務團體等更多持份者深入訪談,了解大家所需的協助,以居民福祉及房屋權為基礎,總結諮詢結果,制定香港最低住屋標準、規管或取締劣質房屋的方案及時間表。
當局必須有整全的房屋供應策略、執行藍圖和時間表,在不損害租戶福祉下,有序地令不合規的劏房、板房、籠屋牀位「清零」。
(編者按:上篇刊2024年12月30日《明報》)
作者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