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踏入新的一年,少不了要面對新事物。新事物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壞,但相信各位讀者面對新事物時總會帶有一點點不安,畢竟大眾總比較喜歡待在舒適圈。不過如果故步自封,就不能令整體社會進步。所以究竟對於新事物,應該怎麼面對呢?
特區政府過去幾年不斷提及「低空經濟」,2024年施政報告更花篇幅提及要發展低空經濟,大概就是成立小組繼續研究相關法規、研究基建是否足夠等等。如果你未曾接觸過無人機,你甚或連低空經濟即利用無人機從事商業運作也未必知道。不論內地還是歐美各國,都已經有運用無人機做運輸的實例。倘若有關技術運用得宜,不僅能夠促進經濟增長,還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
需優先解決3個問題
然而,香港在推動低空經濟的過程中,面臨多重挑戰和問題。筆者在此嘗試探討在香港發展低空經濟時,需優先解決的幾個主要問題。
(1)法規與政策框架
首先,香港需要一個清晰且靈活的法規與政策框架,來支持低空經濟的發展。目前香港航空法規主要針對傳統的航空業;對於無人機和其他低空飛行器的管理,則較薄弱。
為促進低空經濟,政府除了檢視現有法規,制定適合無人機營運的政策,例如無人機的飛行範圍、飛行高度、營運許可等之外,當局還應該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借鑑內地及歐美國家的成功經驗,以建立更具前瞻性的法規體系。
(2)基礎設施建設及點對點配套
其次,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香港的城市環境相對密集,這對無人機的營運構成了挑戰。因此,政府需要投入資源來建設適合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例如專用的起降場地、充電設施及維修站等。
此外,本港人口密度比起內地及歐美國家為高,即使本地基礎設施完善了,也難運用無人機做到點對點的物流系統。現時網購十分方便,今天早上下單,貨品可能明天中午就能夠送到家中,但當中需要人手才能夠做到點對點運輸;即使未來無人機能更有效率,以更低成本解決物流問題,惟最終仍然可能難以做到點對點將貨品送到客戶家中。
因此,本地低空經濟亦需相關配套,例如運輸型機械人等,才能夠真正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
(3)社會接受度與公眾意識
在香港社會,相信大部分市民都不會希望在自己家裏看到無人機在窗外飛來飛去,擔心無人機的鏡頭會隨時拍攝到自己家中情况,令私隱受損。所以,公眾接受度也是低空經濟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政府和企業需要加強公眾教育與宣傳,提高市民對低空經濟的認識和接受度,例如可以通過舉辦公開講座、示範飛行等活動,讓市民了解無人機的安全性和潛在社會效益。此外,政府還應該建立透明的監管機制,使公眾對低空經濟的發展有信心。
結論
總的來說,香港在發展低空經濟的過程中,需要針對法規與政策框架、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社會接受度、行業標準化,及國際合作等多方面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和制定解決方案。只有在這些問題得到妥善處理之後,香港才能夠充分發揮低空經濟的潛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隨着低空經濟的發展,香港有望成為全球低空經濟的重要樞紐,為未來的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
作者是民主黨資訊科技政策發言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