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邵善波

邵善波:習近平主席的澳門講話傳遞的信息

【明報文章】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回歸25周年的慶祝活動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次講話的特殊之處在於,它除了在澳門受到重視,在香港也引起了不少反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次講話又表達了什麼問題及信息呢?

習主席在講話中,首次提出澳門是國家的「明珠」、「寶地」。香港長期被譽為「東方之珠」,現在澳門也成了「明珠」,令一些港人感到不是味兒。香港是「東方之珠」,但沒有排除澳門也可以是顆「明珠」。如這次習主席訪澳活動中的第一個考察地方——澳門科技大學,就與澳門政府資助、由當地學者推動落實的國家航天項目「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有關。

非常重視一國兩制下港澳角色作用

國家本來是想找香港參與這個項目,但最終落戶澳門,這值得港人好好反思。澳門出現這樣的情况,成為了國家的一顆「明珠」,又有何出奇呢?况且,「東方之珠」是香港回歸前所獲得的美譽,它到底是中國的「珠」,還是英國在東方的「珠」?這個問題也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習主席這次講話所反映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他非常重視香港與澳門在「一國兩制」的大政下,在國家事務上能夠發揮的角色與作用。這在不久前舉行的三中全會的決議,已經可以看到。習主席在接任黨的總書記及國家主席之前,曾經是中央港澳工作的領導,但習主席對港澳的感情及重視,並不單是建立在個人的接觸與經驗上。

習主席這次澳門講話,花了不少篇幅闡述「一國兩制」這個大政的戰略思維及政策基礎。他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護。」這應該是中央首次將「一國兩制」這大政,不單止放在民族復興的偉大任務之中,同時也放在國際關係及世界大局的層次之上。

進一步化解「50年期限」誤解

他繼續指出:「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同時,尊重『兩制』差異,充分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確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不走樣、不變形。」這進一步化解了很多人將「50年不變」理解為一個期限的誤解。

習主席在2022年香港回歸25周年活動的講話中,已經說過這重要論述,但社會普遍對這問題仍未完全掌握。習主席反覆強調這講述,是有必要的,因為這涉及施政者的戰略思維問題。

習主席這次講話,不止對港澳提出他的期望和要求,也對澳門的一些具體政務,作出很具體的指示;最令人矚目的是,他對橫琴的發展工作,說了一句很不尋常的話。主席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中央決定開發橫琴,目的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這個定位要把握好,不能發展一些與這個定位不一致的產業項目。」在如此莊嚴的場合說出這樣的話,一定有其目的和意思,也反映出背後問題的嚴重性。從這件事情來看,習主席對香港及澳門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是非常上心的。

橫琴的發展項目,與粵港澳大灣區三地的融合發展規劃,都是習主席多年來非常關心的區域發展計劃。這兩個項目雖然各有成績,但整體表現明顯不理想。習主席着急是有道理的,有關方面仍需作出更大努力。

港澳首要做好自己事情

在國家當前面對全球大變局的形勢下,香港與澳門雖然只是國家的30多個地方行政單位中之一二,而且不大,特別是澳門只是彈丸之地,人口只等於內地的一個縣,香港也大不了多少,但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港澳在國家的一些事務上,不論是打造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在經濟、貿易、金融或科技方面,還是對外交往、聯繫,特別是對美國、對台灣地區的關係,都有其獨特及不可替代的作用。習主席對香港及澳門在這些工作上的角色和作用,都特別重視及充滿期望,這也是「一國兩制」大政的一個戰略目標。

香港及澳門能否發揮好這些角色及作用,首要當然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故習主席對澳門提出的4個「希望」,其中3個都是針對澳門內部的情况;同樣的要求,其實也適用於香港。港人要努力、共勉,不要辜負國家對香港的期望。

作者是新範式基金會總裁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邵善波]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