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林緻茵

林緻茵:從YOASOBI看「盛事經濟」——不能只靠演練

【明報文章】啟德體育園將成為全港最大的體育和表演場地,是代表香港國際形象的新地標。為確保萬無一失,政府近期動員上萬名公務員演練,以模擬傍晚舉行大型活動及散場的情境,包括交通安排和人群管理措施。政府隆重其事,當然是好事,惟真實的盛事現場,會發生的情境卻是「演練」未必能夠「演」得出來的。

近來網上熱傳的「YOASOBI亞博騷粉絲被抬走」,就是一例:有買了「坐位」門票的歌迷疑因站立、「打Call」應援,惹來後排觀眾不滿,開場僅15分鐘就被多名保安抬離;有歌迷和立法會議員就指做法有損香港形象。

啟德體育園有望成為各類國際巨星的表演場地,不同文化背景與風格的表演者,亦會產生不同的場內互動。「盛事經濟」是香港發展經濟、建立國際形象的策略之一;而「盛事」或「演唱會經濟」,很講求觀眾體驗。一場演出的成功,除了當局的人流和交通管制之外,還需場地管理者、主辦單位等持份者協作。正如今年2月阿根廷球王美斯缺陣的爭議,雖不是來自政府安排的場地和人流管制,但節目內容引起不滿,也直接損害香港形象。一些會影響觀眾體驗的狀况,能否提早預視、及早避免?

歌迷行為 有別於公務員演練

散場是啟德體育園演練重點之一,畢竟這部分的安排與當局直接相關;加上附近兩個港鐵站都屬同一條路線,不能只依靠鐵路疏散人群,需額外交通工具。不過,有別於由公務員演練,真正的歌迷在完場後不會只想着要立即離開,例如有些會留下來拍照(有追星經驗的羅淑佩局長,相信能夠明白歌迷心態),屆時人群可能會出現各樣流動情况,而這些都不屬於「意外」或「突發事件」。同樣,有別於參與演練的公務員,真正的歌迷於開場前會在場外應援,例如日韓團體歌迷就喜歡在場外展示應援物或表演跳舞,部分人可能在開場前30分鐘才進場。除查票和安檢,最需要測試的,一定是開場前洗手間排長龍的狀况。有些以女觀眾佔大多數的演唱會,場地管理會適時把男廁改為女廁,避免觀眾錯失了開場時間。

就散場安排,筆者曾有相當滿意的體驗,亦有不想再經歷多一次的體驗。滿意的體驗來自日本東京巨蛋:巨蛋附近除了有5條集體運輸路線以疏散5萬人之外,場地亦有分批離場廣播,即使要在原地等20至30分鐘,絕大部分觀眾都聽從大會指示。這些配套下,人群散場後可一路走到車站,立即上車。

至於不滿的體驗,是來自新潟會展中心:場地位於人工島,而新潟市內是沒有地鐵線的;通往其他縣市的新潟站,要步行20分鐘才能夠到達,遇上大雨或大雪則要步行30分鐘以上,附近亦「無瓦遮頭」。當要依靠路面集體運輸疏散人群,而行車路線有限,天氣影響下就容易出現堵塞。這點對香港啟德體育園應有參考價值。那次要疏散1萬人,觀眾就用了兩小時在風雪中等巴士。

香港當局指啟德體育園的測試範圍、人數等都會循序漸進。筆者期望在未來演練中,會測試更多情境,避免場地管理與觀眾有不必要爭執,讓他們有最好的體驗。

不同文化背景和風格的歌手,有各自的應援文化。啟德體育園如要承辦不同類型的表演,需有更仔細的規劃。例如,日本演唱會絕大多數不容許觀眾拍攝;韓國則大致容許拍攝。筆者與一些很喜歡到海外看演唱會的朋友都認為,海外體驗很難在香港複製,因各地售票安排根本不同。例如日本演唱會就有實名制,歌迷會會員亦有權優先抽票,場內很多真正的歌迷,自然熟悉應援禮儀(無論是站、坐、搖旗等,都有一定格式)。至於香港,若我們以面向各地觀眾為賣點,可預期觀眾來源會較混雜,會出現文化差異和爭議的機會亦更大。

更仔細規劃 可避免爭議

以站立會否影響其他觀眾為例,亞博舉行的演唱會已不止一次出現這類爭議。記得今年11月,日本女歌手milet來港演出,筆者在演唱會期間就聽到有觀眾突然躁動:「你企喺度我唔使睇啦?」當刻非常突兀,觀眾和表演者都嚇了一跳。這是部分源於亞博10號場館的設計問題:10號場本來是展覽場地,變成表演場地後,觀眾全都要水平觀看,只要有人站着,或者全晚舉機或舉牌,後排觀眾視線必被阻擋。有人突然大叫,是因為當時連大熒幕都突然沒畫面,連影像都看不到。今次YOASOBI演唱會雖不是用10號場館,但表演期間能否容許觀眾站立,已不止一次衍生矛盾。場地管理和主辦單位在規劃上明顯可以改善,而不是以為劃了「坐位不能企」這條線就不會出問題;或是到出問題了,就只由前線保安解決。

前線人員能否專業地處理場內情况,也絕對影響觀眾體驗。有現場觀眾說,YOASOBI第一場演唱會其實也有其他人站立,但因為人數較多,保安沒阻止;發生不愉快事件後,第二天多了人站立;到了表演後段,YOASOBI的Ayase更有呼籲觀眾站立。社交媒體Threads上就有人「感謝首天演出時犧牲的師兄」,這讓人感覺保安安排似乎是「回應式」(reactive)和「選擇性」的——發生不愉快事件後,或因太多人都站起來了,才突然放寬。筆者在亞博看韓團演出時,也見過encore期間有大量後排觀眾衝上前,保安同樣沒制止。這些行為其實對買貴票的觀眾會帶來不公,更有安全問題。這種「選擇性執法」情况,亦會令觀眾體驗下降。啟德體育園應該避免類似情况發生。

不要讓香港以另一方式「揚名國際」

除了YOASOBI之外,12月舉行的「皇馬球星對巴塞傳奇」表演賽,亦出現了與主辦單位相關的爭議:場面冷清之餘,以費高為首的幾名球星出席活動時,懷疑不滿大會安排而「拍枱」離場;有球迷就質疑大會無妥善安排人流管制,球星發現很多人無守規矩「簽完又簽」,不滿離場。在香港決心成為「文化盛事之都」的過程中,總有不同背景的主辦單位會躍躍欲試。跟美斯事件一樣,這次也與政府無關,卻有損香港形象。

我們的確可以假設:只要找到叫座的巨星,不愁沒人來。但如果客人和演出者到來後,只得到很差的體驗,我們也不需要搞什麼「禮貌運動」,「盛事經濟」亦永遠都做不好。既然「盛事經濟」是重點措施,那便不能完全依賴場地管理和主辦單位的造化。假如政府重視「盛事經濟」,能夠做和需要做的,遠多於演練。

作者是公共政策顧問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林緻茵]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