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阮穎嫻

阮穎嫻:是誰向香港電影宣戰

【明報文章】近期電影《破.地獄》大行其道,票房高漲。由於筆者身邊有黃子華的支持者,較早前陪同率先入場,對於電影本身我是收貨的。為免讀者投訴「劇透」,關於電影內容的想法,我先按下不表,先講下戲外的精彩「花生」,就是有人投訴有食煙鏡頭。

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煙委會)的社交媒體專頁「無煙勢.待」指摘,《破.地獄》吸煙鏡頭會向觀眾灌輸錯誤觀念,呼籲停止在影視作品出現吸煙鏡頭。按進去該帖文,極多負評,泰半是鬧說法矯枉過正。其實,殯儀業燒衣紙,又或是廟宇焚香,都是煙霧瀰漫,影響空氣質素、破壞健康,煙委會何不痛斥?

煙委會認為吸煙鏡頭教壞細路。以煙委會思維,警匪片、動作片、戰爭片都要禁拍,因為血腥暴力,引人模仿;宮廷鬥爭片、商界廝殺片鼓勵鬥爭思維,不利人民團結,亦要停拍;任何婚外情、畸戀、性愛情慾,全都不可以拍,因為破壞家庭價值,教壞細路。

香港有如此「道德塔利班」,怪不得早前導演杜琪峯在訪問中慨嘆失去創作自由。老實說,我實在不太記得《破.地獄》哪幾幕有食煙鏡頭。如果認真睇劇情演技節奏,根本就不會有人特別留意,又不是一些置入式廣告,拎住包煙話「食煙好型呀」。該電影本身已經是IIB級,並不是老少咸宜的一級,仲想點呢?

與其揮霍金錢大賣廣告

不如研究理性控煙政策

現在香港政府財政緊絀,我覺得更值得關注的是,煙委會究竟將納稅人的金錢使在哪裏;除了出一些激起公憤的帖文之外,還有什麼貢獻。翻查年報,煙委會於2024年獲得的政府津貼為30,612,236元,相比2023年的26,805,576元,多出14%左右;當中「宣傳及推廣費用」支出一項,2024年就有16,098,816元,佔整體過半開支。一年豪使1600萬元做公關,質素卻令人發笑、尷尬。與其揮霍金錢大賣廣告,倒不如將精力和資源,花在研究何謂具科學精神、理性的控煙政策身上。

若然擔心吸煙鏡頭會鼓勵人吸煙,煙委會更應反求諸己,為何花了多年公帑宣傳推廣,香港還有人吸煙?煙委會還要年年增加撥款,自己多年來花多少錢做戒煙宣傳,又可有效令幾多人戒煙?

這些問題不易回答,尤其少了人吸煙,並不代表都是煙委會的功勞。有些人自己戒煙,有些人可能已經死了,沒有再食煙,不是因為煙委會的工作。現在愈來愈多非牟利機構需要接受社會影響考量的評測(social impact assessment),要證明機構對社會有貢獻,不會辜負撥款或捐款。煙委會都應該要做這件事,否則就是浪費納稅人金錢。

市場力量龐大 非電影鏡頭可改變

另外,煙委會支持大幅增加煙稅,副作用是私煙失控,甚至出現「私煙工場」;與鄰近地區煙價差距大,會導致很多人轉食私煙。情况就如港人去大灣區消費、淘寶代替本地零售一樣。以私煙代替本地完稅香煙,消費降級及慳稅,而且多了違法行為。這個龐大的市場力量,以價格差距推動的市場行為,非電影拍少一兩個鏡頭能夠改變。因此他們有資源,應該研究如何循序漸進在私煙市場確實存在之下,減少吸煙行為,而不是窒礙別人的創作自由。

說回電影本身。戲中講的是殯儀行業,跟我理解的差不多。早幾年有長輩過身,我在靈堂無無聊聊,不是摺金銀元寶,就是在火爐玩火燒衣紙,於是跟行業人士聊起,詢問行情。記得那時因為新冠疫症死了很多人,屍體來不及火化,興建了一些臨時藏屍倉疊起來,當時在窗口望出去,應該都有上百具屍體。

那時場內有個相當年輕的禮儀師,20多歲左右,原來是跟隨父親來做這個生意。父親做了這個生意多年,他自己本身做電腦行業,在中國內地的超大科技企業寫程式,工作非常辛苦,上班時間「996」(早上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一周工作6天),一點也不喜歡,於是跟隨父親加入殯儀行業。

情况有點像戲內的黃子華,他們有行業訓練,由化妝、著衫、整花籃等等,他都輪流學過,類似行內不成文的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管理培訓生計劃),父親告知一聲他就可以過去跟學。

他當天的角色是負責程序,告訴家屬什麼時候要叫先人、什麼時候去火爐燒製品、要如何排隊、披麻戴孝的「麻」和「孝」怎麼戴、吉儀要怎麼處理,各式各樣的問題,一概包攬。他相當細心,場內的花籃掉了花,他都會去整理——基本上就是戲內黃子華所做的事情,打點一切,讓家屬心情好過。

殯儀行業非常封閉,如果不是行內人引薦,無法入行。由於殯儀事項一般人不會做很多次,價格資訊不流通,自然跟結婚一樣,可以收得貴,競爭亦小,殯儀館來來去去只有幾間。

幾時跟傳統? 龍門任搬

至於戲內講述既要對傳統有所尊重,同時要破舊立新,去除傳統的迂腐,那種衝突我感受較深。猶記得在靈堂中,家屬需要列隊做一些儀式,而永遠都是長子嫡孫排最前,女兒身全部在後排。我跟先人沒有太多交集,沒有所謂。但有些長子嫡孫,本身已經移民,對先人生前沒有任何照顧,反而依賴家族接濟;有些女性家屬則是陪伴先人多年,身體力行天天照顧,甚至最後一兩年先人無法從牀上起來、無法進食正常食物,照顧愈見困難,這些女家屬都不離不棄照顧。

然而,他們竟然要跟我這個疏離的後輩排在最後一排。「敗家仔」竟然排最前,女性照顧者排到最後,我覺得實在太過分。如果傳統是那麼重要,有些被拒過門的情婦,卻為何又可以站在那裏扮作家屬?究竟幾時跟傳統,幾時不用呢?根本龍門任搬。我甚至有想過,不如像黃子華在電影裏最後一幕般,在靈堂當場「爆大家一鑊」;不過念在先人睡在棺木入面,最終還是作罷。反正,那些女性長輩,自己覺得無問題,多年無反抗,可說是「自己攞嚟」。

先人以90幾歲高齡逝世,他們當年重男輕女的各種故事聽得太多。但父母最錫就是兒子,就算犯罪放火坐監,還是最錫兒子;女兒就算做什麼,都不會得到讚賞,甚至照顧父母亦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責任。就像戲中衛詩雅一樣,老竇中風,阿哥移民,剩下她在家中照顧。

如果父母偏愛男孩多過女孩,那麼當他們老了的時候,男孩應該多照顧父母,而不是以性別角色定型要求女兒多做而且不感恩。現代社會講求男女平等,如果兒子不願意照顧,女兒也不願意照顧,他們就要自己搵錢請看護。尤其是父母如果崇尚男尊女卑,老了以後,女兒就更可能不願意照顧,自己承受惡果。社會風俗不斷改變,迂腐守舊的行為和思想,陸續會被淘汰。當然,戲中黃子華所說的,不生育,沒有下一代,不要讓自己老了成為子女的大包袱,可能才是最不自私、最長遠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阮穎嫻]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