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近日,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向全球氣候與環境領域敲響警鐘。對氣候變化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的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這意味着美國可能大幅削減綠色能源和創新科技的支出,同時加強對化石燃料的補貼。(註1)特朗普以「交易的藝術」著稱,其政策思維往往不考慮科學與證據。即使近年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如超強颱風米爾頓和海倫,對美國造成災難影響,他仍拒絕承認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的科學事實。加上共和黨在是次選舉贏得可以控制美國眾議院的多數席位,全面掌控白宮和參眾兩院,來屆美國政府的本地與國際氣候行動的力度無疑會減弱。美國政策學校的教授都在說,任何環境和氣候相關的法案或修訂,大概在未來4年不會成功通過,唯有轉向預備4年後的倡議。
美國對全球氣候治理影響力有限?
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特朗普因退出《巴黎協定》而聲名狼藉。他宣稱在「美國優先」的原則下,美國不應承擔全球減排的責任,並認為《巴黎協定》威脅美國經濟,減少採礦和化石燃料產業的就業機會。此舉削弱了美國在國際氣候談判中的影響力,使其成為少數未加入協議的國家之一,減少其參與氣候融資和匯報減排進度的義務。雖然後來拜登政府回歸協定,但國際社會意識到美國的氣候政策不穩定性太高,不宜依賴其四年一度的選舉來決定地球環境的命脈。相比退出《巴黎協定》,全面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的程序更具挑戰性,因需參議院批准。(註2)然而,一旦美國成功退出公約組織,將對聯合國氣候工作的預算產生負面影響。剛在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筆者聽聞不同界別的持份者開始討論:如果美國真的退出國際氣候框架,該如何填補其留下的氣候資金空缺?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案是由私營慈善基金或家族基金填補。有趣的是,部分與會者私下表示,美國對全球氣候治理的影響力本就有限,其缺席反而可能為全球氣候治理帶來新的契機,促使全球氣候治理主導權轉移,為發展中國家創造牽頭的機會。中國自2008年起碳排放總量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碳排放總量最高的國家,2019年的碳排放甚至是美國兩倍,超過所有已開發國家的總和,佔全球總排放量的28%。中國無疑會在環球氣候治理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綠色能源在「一帶一路」倡議國家的科技轉移與產業化。同時,明年的氣候峰會COP30將在巴西舉行,金磚國家(BRICS)及全球南方國家的力量結合,對實現2050年全球碳中和目標將起到關鍵作用。例如,印度近期大力投資和研發綠色氫能,展現其提升領導地位的決心。這種格局變化,或會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新動力。
特朗普再主白宮的另一大影響在於削減環保科創、學術科研和政府機關等開支,削弱國內與國際間的氣候行動。他在上一任期內曾限制本地氣候變化研究,例如在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不允許提及「氣候變化」,科學家唯有換成「天氣改變」等近義詞,甚至連美國科學家參與國際氣候報告(IPCC)編撰都設限。特朗普政府更主張在氣候模型使用更高的折現率(7%至10%),而奧巴馬政府採用的是3%。高折現率低估未來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害,降低減排行動的迫切性,加劇世代的氣候不公義。(註3)此外,特朗普很可能提高中國生產的綠色技術與產品(如太陽能光伏板、電動車)的關稅,觸動供應鏈的骨牌效應,延緩全球實現淨零轉型的進程。拒絕承認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之間的聯繫,使美國陷入一個危險的無作為循環。
聯邦政府以外的世界能否應對氣候危機?
應對特朗普時代的「後真相」與「反科學」的挑戰,關鍵問題在於:美國聯邦政府以外的世界能否繼續有效應對氣候危機?重新定位政策及建立聯盟可能成為突破口,促進從基層到中層的組織變革。拜登政府期間,《通膨削減法案》成功將氣候相關的再生能源投資定位為控制通脹、降低家庭能源成本並促進經濟增長的手段。(註4)在特朗普政府下,將綠色科技視為提升美國競爭優勢的工具,有機會說服其繼續資助氣候科技。即使聯邦層面受限,各州依然擁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民間組織也在減排路徑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建設聯邦政府以外的聯盟,也是推動氣候行動的重要力量。加州州長紐森在2023年訪問香港時表態,無論下任總統是誰,他都將繼續支持中美在綠色技術領域的合作。在本屆COP29氣候峰會上,大家都沒有認真看待現任拜登政府派出的談判團隊和美國官方展亭的邊會活動。但會場有一個名為「America Is All In」的非官方展亭,是由美國州份、城市、原住民部落、商業機構、學校、民間宗教及文化團體等組成全美最具規模「全社會動員聯盟」,覆蓋超過六成的全國經濟。聯盟代表之一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聯邦選舉的結果不能阻礙各州繼續推動清潔能源、加強能源效率標準等措施。香港現時的選委界別並沒有環保界別,環境政策往往在立法會上不是關注重點,設立跨階層、跨界別的行動聯盟或許可以進一步助力我們達到2050碳中和的目標,並定期檢查政府的進度。
前聯合國氣候變遷執行秘書菲格雷斯強調,儘管美國選舉結果可能挫了全球氣候行動的銳氣,我們必須肯定社區推動經濟脫碳的持續努力,世界仍有機會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她在選舉結果當天表示:「世界各地社區的自然保育和修復工作將繼續,並在今天起變得更加堅定。」(註5)隨着各國領袖齊集阿塞拜疆,在聯合國氣候峰會啟動國際氣候合作的新階段,全球將繼續在共同的氣候危機中奮戰,竭力在動盪中推動進展。
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氣候政策博士研究生、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青年及公眾教育工作小組副召集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