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歐陽五

歐陽五:夜騎開封 「開」與「封」之間還有更多彈性空間

【明報文章】「夜騎特種兵」讓開封火了。本月以來,鄭州大學生扎堆騎行數小時「夜襲」開封,伴隨與之而來的一系列治理現象,將古城開封屢屢推上輿論熱榜。

「夜騎開封」源於今年6月,4名鄭州女大學生為了品嘗開封灌湯包,從鄭州騎行50多公里奔赴開封。她們的騎行短片在網絡平台發布後,引發跟風熱潮。直至11月,騎行人數愈來愈多,逢周末,成千上萬大學生騎着共享單車在夜間湧上鄭開大道,成為一道獨特「風景」。

內地近年來掀起「特種兵式旅遊」,以其高強度、高效率、低成本備受年輕人追捧。從北京到天津騎行125公里的「鐵腿大學生」,到合肥騎行至南京的大學生,再到鄭州開封兩地之間的騎行大軍……「花最少的錢收穫最豐富的體驗」,是青年的性價比之選。說走就走、探索未知,結伴同遊、瀟瀟灑灑,又對青春期的學生們構成別樣吸引力。筆者如若年輕一些,說不定也會加入這場冒險、新奇的活動,畢竟,「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但是,個體層面的自發行為,疊加規模效應,則會演變成公共事件,也必然會對他者、社會乃至自身帶來外溢影響。

一開始,官方對此持開放、支持態度。開封敏銳察覺到「青年流量」的到來,順勢敞開懷抱,設置專供鄭州夜騎大學生停放共享單車的區域,清明上河園等景區接連官宣對「夜騎特種兵」免票,交警加班夜間值守為學生騎行「保駕護航」,一些沿途市民自發「投餵」為學生補給能量。不少中央級和地方媒體也都為此事叫好。

事件的轉折點發生在11月8日,當晚,騎流量達到高峰,量變引起了質變。大學生騎行隊伍匯入鄭開大道,延綿數十公里,從鄭州到開封方向部分路段完全被騎行大軍佔據,造成嚴重擁堵,有司機吐槽「平時一小時的車程現在三小時也到不了」。夜間光線昏暗,自行車隊碰撞或摔倒風險高發。夜騎高峰後,滯留開封的共享單車大量堆積,開封地標建築大樑門被共享單車層層「包圍」,無法通行。一些景區及公共場所,也睡滿了累倒的大學生。

9日,當地交通部門宣布對鄭開大道非機動車道實行禁行措施。三大共享單車平台發布聯合公告呼籲減少長途騎行行為,並限制超區騎行。與此同時,清明上河園宣布採取限流措施,萬歲山武俠城呼籲先預約後出行。15日,美團、哈囉單車暫停在鄭州的共享單車服務。

前後政策反差並非不可理解

管理方的態度,看起來是先「開」後「封」。前後政策反差並非不可理解,踩下「急煞車」維護民眾生命安全與保障社會基本秩序,皆屬必要。

但是,在先「開」後「封」之間,可否留出政策「協調」、「潤滑」的過渡空間?比如,文旅部門、交警、共享單車企業與騎行活動發起者,鄭、開兩地相關方可否提前溝通,合理佈局騎行路段、通行人數?如果提前分流,有序錯峰,則不僅能「托底」學生們的青春激情釋放,也可為地方文旅業發展探出一條新路。

「雙贏」考驗治理精細化與科學化

青年與城市管理者之間,彼此需要更多的理解與配合。大規模夜騎,帶來的城市公共管理成本不低,大學生需從中習得對他者的影響限度。對青年的「心血來潮」,管理者的初心可見並不想潑冷水。只是,「雙贏」確實考驗治理的精細化與科學化水平。將溝通前置,預判局勢,早做準備,則本可以創造一個經典的「雙向奔赴」案例,而不是「失控」狀態下的政策急轉。

近年來,中國高度關注社會治理。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社會治理體系,要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

一方面,常態化下,如何更有彈性地滿足民眾多元化訴求?網傳河南一些高校為了學生安全採取「封校」措施,「一刀切」式做法並不可取。近來惡性事件多發,更給社會治理的精細化、人性化敲響了警鐘。

另一方面,在文旅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接住隨時可能蜂擁而來的「流量」?是對城市全方位綜合治理能力的大考。從淄博、哈爾濱、開封再到下一個城市,能否接住、接好這「潑天富貴」,不僅看運氣,更看實力。

「開」「封」之「火」,有值得斟酌之處,也提供了前「車」之鑑。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