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特朗普將回朝,中美關係更複雜,有如「寒江浪起千堆雪」(唐代孟郊《有所思》之句)。同時,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深圳對港商的講話,令人感到官商關係出現「蓮花不肯嫁東風」(語出唐代韓偓《寄恨》)的波折,京官出面勸誡並曉以利害。中國如何抗美?香港內外如何平衡?是眼前重點話題,故把上述詩句引為今天標題。因篇幅問題,以下力求畫龍點睛。
(1)中美形勢險要 更看回應策略
──特朗普由2018年掀起關稅戰和貿易戰,但因爭取連任失敗而下台;如今捲土重來,勢必加劇對華壓力。再看外傳的未來班子,多是對華強硬之人。故未來中美惡鬥之局,看來難以避免。此乃普遍看法。
──但也有另類看法:特朗普本質畢竟是生意人,政治也是一盤生意,所以不要看他來勢洶洶,就以為將會「炮火連天,血流成河」。他回朝前擺出對華強硬姿態,也許是策略之一;上台後對華獅子開大口,叫價很高,也在預期中。必須冷靜觀察、沉着應對、進退有度。
──未來關鍵在於中國能否拿出高明策略?絕不能舊瓶舊酒。特朗普2016年當選前,其女兒在中國業務的專利註冊不順利,但特朗普當選後隨即一帆風順。惟據美媒報道,其女兒已退出中國市場,此招難再奏效。中國當年曾嘗試先禮後兵,甚至妥協,滿足特朗普部分要求,換取他收斂強硬政策。但形勢非中國所想,特朗普始終出手。
眼前可見,若中國硬碰,雖然美國也會受傷,但中國受傷程度可能比美國嚴重,不划算。可是,步步後退也非善法。所以,不作「蠻牛」,宜當「慢牛」,這種戰略思維必須強化,否則又會重蹈幾年前的覆轍。倘能如此,辦法必生,實效隨來。
(2)中國問題不在外 而在內部
──如務實看形勢,可見中國的主要問題並非外來(外國只是借勢加壓),而是內部自生,故必須知己之利,也要知己之弊。中國有很多有利因素,例如高科技的成長速度,彌補了勞動力下降後的GDP(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今年8月報告,由2019至2023年,中國在64項科技領域中領先57項(89%),美國則佔其餘的11%。英國《經濟學人》研究後也認同這個趨勢。
但中美綜合國力仍有明顯差距,前者人均GDP仍遠遠落後,中國只是利用後發優勢,急起直追而已。所以不能自滿,反而要內省出現困難的原因。其中一些是政策方向、時機和執行中自製的問題。
例如住房問題。近年中國家庭財富裏,房產約佔60%,美國則為25%。當樓市因錯誤政策而暴跌時,家庭財富必然大受影響,更影響人民對官方政策的信心。再以內需為例,1980年代中國的個人消費佔GDP約55%,但去年降至39%;官方力谷消費,惟人民儲蓄率反而由數年前的40%,升至去年的48%至50%之間。人民不敢亂花錢,皆因社會保障減少。反觀美國,個人消費去年佔GDP的68%,日本也有大約60%,從而帶動經濟復蘇的穩健性。中國內需不振、企業停滯,令地方稅收下降,形成惡性循環,已是路人皆見。
──「中國的困難因內部而起」的觀點,長期不能公開討論,到近期已難以掩蓋。內地傳媒(例如敢言的「財新網」)和前官員(例如人民銀行前貨幣政策委員劉世錦)最近在研討會上直接指出這個問題。人們會問:為什麼官員下台後才能因應時勢「暢所欲言」?在任官員是否有口難言?還是看不清形勢呢?
還有,即使敢言的人,也只能就政策弊端發言,而不能涉及決策機制、政治阻力和輿論監督,以致今昔有心人均無法避免「寒江浪起千堆雪」。這不是外部勢力可以造成的效果。
──中美惡鬥,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的一個契機;只要守住基本盤,美國吃不了中國,美國也會「爛下去」。我不一概否定這些角度,但千萬不要頭腦發熱,跟着天馬行空,以為特朗普可能減少或放棄支持烏克蘭,也會用同樣態度對待台灣,所以「可以加速武統和加大對台壓力」。這是不智的思考方向,因只要大陸動武,美國就更容易針對中國大陸,包括全面的金融戰。
此外,外傳特朗普可能就香港問題甚至個別案件發聲。但我從來不相信美國會真心為某地的民主自由而努力,港人必須清醒。官方更要清醒:不要繼續借外壓內,否則未禦外敵,已自行內傷。
(3)夏寶龍勸誡港商的利與弊
──有些大財團只顧自己利益最大化,影響整體佈局,固然要勸誡以至訓誡;但宜多看政治生意經,更須平衡工商界「都要計得掂條數」(唐英年語)的現實情况。否則,「兩制」中的資本主義制度,愈來愈受內地的指令式經濟影響甚至取代,只會導致「蓮花不肯嫁東風」;無力者只能委身遷就和留下,有力者必會軟對抗和高飛。這種態勢還會嚇怕外商。
──須從平衡官商民三者的角度出發,過去官商關係密切,苦的是廣大市民;官商關係出現隙縫,苦的也是市民。大家都想改革,惟如果操之過急,也許寒江雪浪驚內捲,蓮花凋謝百花傷!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