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特朗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馬斯克(Elon Musk)的助選被認為是「決定選舉走向的幾個瞬間」之一。這名全球頗具影響力的科技企業家,與特朗普無論是個人特質還是政治主張,都相似又矛盾。其加入特朗普團隊,甚至可能於未來擔任政府重要角色,這為外界帶來了無限遐想。
馬斯克不僅在美國商界和科技界有巨大影響力,也與中國保持着密切的商業聯繫。可以說,他是少數能夠在中美兩國都具備相對信任基礎的企業家之一。不少輿論認為,他的商業帝國可能起到美國對華強硬政策的「緩衝器」作用,他本人也被認為可能成為中美溝通的「關鍵先生」。
中美之間的「馬斯克變量」能夠起多大作用,在未來一段時間值得觀察。
在華擁巨大利益 馬斯克處境微妙
首先,馬斯克在中國的巨大商業利益,是多大的政治籌碼。數據顯示,特斯拉(Tesla)位於上海的超級工廠,在今年第三季交付了181,883輛電動汽車,幾乎佔了特斯拉全球交付總量的40%。這座年產能力達到100萬輛的工廠,既是特斯拉全球最關鍵的生產基地,也是其在亞太市場的重要戰略支點。特斯拉在中國的巨大商業利益,令馬斯克難以忽視,甚至特朗普在競選時也反覆提及。
然而從特朗普競選言論來看,未來4年中美之間在經濟領域的緊張關係,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美國或許會出台更嚴格的對華貿易政策和更高的關稅措施。在此情况下,馬斯克及特斯拉在中美關係裏的處境,將十分微妙。
國內外都有輿論猜測,馬斯克可能利用其全球企業家的身分開展游說,在美方決策中加入更多現實考量,以避免傷害到跨國公司在華業務。但效果如何,同樣受其與特朗普可能存在的政治利益交換的影響。
其次,在新一屆政府中,馬斯克能有多少話語權,是一大變量。若馬斯克在中美關係裏提出更和緩的方案,有大機會在特朗普未來施政團隊中遭遇阻力;其是否能夠實質地影響特朗普政府整體政策框架,更是一個尚待觀察的問題。
早年,曾專注科技商業領域的馬斯克購買了社交媒體「推特」(現更名為X),對國際公共事務發表言論,最終助選特朗普……在外界看來,這名「掌控一切」的超級科技企業家似要將手伸向政治領域。
然而馬斯克似乎將終極的志向,置於尖端科技及移民火星等「星辰大海」式夢想,其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創建特斯拉、SpaceX便源於此。無奈其努力常受到民主黨政府掣肘。有理由相信,此番馬斯克支持特朗普,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兩害相權取其輕」。比如馬斯克提出自己的願景,計劃兩年內向火星發射星際飛船,特朗普對此表示支持,並承諾在太空計劃中給予馬斯克更多支持。惟這不意味着馬斯克認同特朗普的所有主張,比如在氣候變化、電動汽車等政策上,兩者就存在巨大分歧。
因此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除了合作,也存在博弈。前者能否在特朗普政府中發揮實質作用,也取決於特朗普團隊及其本人的意願,及馬斯克的政治智慧。
當下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中美博弈愈演愈烈,其背後有種種深層次原因。其中,自然科學研究的停滯和科技進步放緩,導致勞動生產率無法提高,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增長,是一個重要方面。增量不夠,各國只能爭奪有限的存量資源,進入痛苦的「全球內捲」。而美國作為全球科技領頭羊,卻將大部分資源投入到製造潛在衝突的軍費、可能重複建設的製造業、降低效率的「小院高牆」等。這不僅浪費寶貴資源,也阻礙科技進步和發展。馬斯克顯然看到這一點。
寄希望於「關鍵先生」 並不理性
除了在華有巨大經濟利益,馬斯克對引領性的科技的關注、受益於全球化的個人背景,使其對全球化主張有着天然認同。馬斯克的夢想——無論是在人工智能、航天領域的科技突破,還是商業帝國,都是超越國界的,不可能在關上美國國門的情况下完成。
應該看到:中美之間長年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以及美國囿於國內民意撕裂而導致的政策轉向,是一股巨大力量。在此形勢下,任何把希望寄託於某些人之上、希望一些「關鍵先生」挺身力挽狂瀾,都是非理性的。更何况馬斯克本人也有其複雜性,其對於未來特朗普對華政策影響的性質及大小,仍未可知。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