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梁佩如、陳君寧

梁佩如、陳君寧:加強公屋無障礙設計 為幸福共融建立基礎

【明報文章】政府於今年9月針對公共屋邨推出了「幸福設計」指引,旨在為未來新建及翻新的公營房屋提供環境、公共空間和設施的設計指引,以提升居民幸福感。政府推動公共屋邨「幸福設計」,無疑是市民的福祉,值得欣賞。對長者及殘疾人士而言,屋邨環境及設施的通達性和無障礙設計,是他們融入社區、增進幸福感的基礎。

「幸福設計」指引透過8個幸福概念,在環境及設施的通用性上,進一步引入溫暖人心的小設計,例如設置流動服務區、針對不同能力及年齡層的康體共樂空間等等。這些建議,確實展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不過要實踐這些理念,第一步就需要妥善建設或管理屋邨內一些基本的無障礙設施,否則「幸福」對長者及殘疾人士來說便變得遙不可及。

加強監管保養公屋無障礙設施

根據《建築物(規劃)規例》及屋宇署發出的《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2008》,無障礙設計的強制規定,適用於所有新建築物或現有建築物的改建。雖然公共屋邨並不受這些規例限制,但政府承諾在切實可行情况下,仍會確保公共屋邨符合《設計手冊》的強制規定,而「幸福設計」指引中也援引了相關標準。

自2001年起,政府已在150多個公屋邨內為長者及殘疾人士加建斜道、樓梯扶手、引路徑,及升降機內「報樓層」發聲系統等多項無障礙設施,並於2008年起全面採用「通用設計」概念興建公共屋邨,加寬大廈及單位門口寬度。可見,近年政府確有為居民的需要多加考慮。

然而,設施保養和管理仍然是需要繼續努力的一環。2023年審計署報告指出,部分公共屋邨的無障礙設施偏離《設計手冊》標準,或因保養不足而損毁,例如斜道兩旁沒有欄杆、樓梯缺乏顏色對比的級面突緣、升降機層數報訊及多功能感應地圖出現故障等。這些問題影響着視力不佳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是否能夠自如及安全進出屋邨範圍。

另一方面,加強公共屋邨無障礙經理及主任與居民的溝通,亦同樣重要。公共屋邨的無障礙經理及主任,負責定期檢查設施及處理邨內無障礙事宜。但我們在前線工作時發現,了解他們角色的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不多;有的則表示較難聯絡上他們。筆者認為,透過加強對無障礙主任角色和功能的宣傳,讓無障礙主任多一些主動接觸和聯絡居民,便可更容易掌握各設施的使用情况,需要保養時也可適時處理,確保有需要的居民能夠安心自主地出入社區,讓年長及殘疾的公屋戶更能感受到幸福。

將「幸福設計」擴展至屋邨商場

除了加強無障礙設施的監管及保養,該指引的範圍亦值得關注。屋邨商場是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設施,例如買日用品及到餐廳用膳。但指引僅建議商場主要出入口設置自動門,及備有哺乳室和家庭友善洗手間等;對於輪椅使用者關注的地舖出入口及食肆無障礙問題,卻未提供具體指引。

目前仍有一些舊屋邨的地舖設有台階,且沒有斜道,例如已翻新過的坪石邨。許多食肆的門口和通道狹窄,或使用固定座椅,令輪椅使用者可選擇的餐飲選項非常有限。為提升屋邨商場對輪椅使用者的便利度,筆者建議政府在「幸福設計」指引中納入平機會去年推出的《如何支援殘疾人士——餐飲服務通用設計實用指南》建議,令幸福公屋邨的設計範圍更全面,並促進社區的包容性和幸福感。

總結

在執行「幸福設計」指引時,監管、設施保養及有效的反映溝通渠道,特別是針對無障礙設施,都是關鍵因素。筆者期望政府在締造更舒適便利的公共屋邨環境時,能夠多加考慮這些因素。同時,屋邨商場的暢通無阻同樣重要,而且並非只有公屋住戶才需要幸福的居住環境。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為市民建造一個更通達的環境,使任何人都可無障礙出行,便日益重要。我們期待政府能盡快推出以「幸福設計」指引建立的公共屋邨項目,或改建現有屋邨作為模範,並鼓勵私人屋苑和樓宇參考這些指引,共同為長幼傷健建設更幸福的宜居環境。

作者梁佩如是香港復康會行政總裁,陳君寧是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顧問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佩如、陳君寧]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