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姚志勝

姚志勝:最具時代特點的改革報告

【明報文章】李家超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後,社會上有各種評論。在筆者看來,這是自香港特區成立以來最能夠展現時代特點的施政報告,也是最具鮮明改革特色,並能夠通過改革佈局看到香港發展前景的施政報告。有朋友認為這是一種極具分量的評價,對了解改革時代香港發展的歷史方位和未來趨勢及路向,具啟示意義,建議筆者做一些具體深入解讀。本人的主要看法有3點:

其一,從施政報告產生的時代環境看,對香港來說這不是最壞的時代,而是最好的時代。這是香港可以在安定、安全環境中凝心聚力謀發展的好時代,是國家具有前所未有的能量帶動香港發展的好時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新機遇的好時代,是最有條件策劃高品質施政報告的好時代。

其二,從施政目標體現的時代特徵來看,施政報告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適應了國家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需要,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顯示出超過倫敦的前景。香港部署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是在構建新時代的先進新型產業結構。

其三,從施政報告體現的改革主題來看,報告落實三中全會要求,以改革為主軸,抓住了引領發展的「牛鼻子」,掌握了推動發展的「金鑰匙」,體現了新時代的改革特徵。

不是最壞時代 而是最好時代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任何執政者的成就,都離不開其所處的特定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筆者用「最」字形容新一份施政報告,主要是因為李特首在最好的時間節點做出了極佳發揮。從香港本身來看,李家超在香港最重要轉折時刻挑起行政長官重擔,責任之沉重、挑戰之巨大,不難想像。李特首敢於擔當、善作善成,領導政府帶領社會各界,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圓滿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香港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全面走出泛政治化內耗泥沼,可以在回歸以來最好的安定環境中聚焦發展要務。

從國家層面來看,一方面習近平主席深刻總結一國兩制實踐規律,形成了完整的治港方略,尤其是2022年七一重要講話中的「四點希望」,根植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具鮮明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為制訂施政報告提供了行動指南。另一方面,三中全會對港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央有心有力給予香港大力支持。

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看,香港雖面臨美國打壓的困難,但機遇遠大於挑戰。「全球南方」國家規避美國金融霸權及單邊制裁風險的過程,與中國經濟影響力勢不可當的趨勢同時展開,香港從中獲得更多機遇,例如人民幣國際化、阿拉伯金融等。逐利是金融資本的本能,美歐金融資本不可能完全脫離能夠獲取中國大陸發展紅利的香港金融市場。

從下面分析的施政目標中,還可進一步具體看到香港今時今日規劃施政藍圖的有利時空環境。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將超倫敦

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是施政報告重中之重;尤其是金融中心地位,既是香港的最重要價值,也是國家最需要、最重視的優勢。該報告提出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強化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提升離岸人民幣支付清算系統、融資渠道,強化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優化證券市場,提升綠色金融生態系統等,對香港、國家乃至世界的未來金融發展都有重要戰略意義。

紐約的金融中心地位以美國龐大經濟體為依託,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依靠英國及歐洲的經濟體積,香港的經濟中心則是以中國內地作為強大後盾。2024年全球金融中心排名(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香港名列第三,得分749;倫敦排名第二,得分750。兩者相差僅1分。隨着中國大陸經濟體量和能量持續增大,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必然會超過倫敦。

雖然香港作為航運貿易中轉地的功能角色正在弱化,但作為自由港的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優勢並無改變。施政報告安排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構建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業發展,及制訂提升航空發展策略,適應了國際航運貿易的最新發展趨勢。

該報告部署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構建國際教育樞紐、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更是在打造新型產業結構,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確保香港持續立於新時代先進城市行列。

總而言之,施政報告所展示的是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發展藍圖。

建議設「發改委」專責改革

改革是施政報告的時代底色。自香港特區成立以來,各任行政長官都提出了各自的施政藍圖,但許多構想都不盡人意、成效不彰,有些甚至是無疾而終。當中原因固然很多,而受到當時環境條件所限,未能推行切實有效的改革,是其中一個關鍵。

必須看到的是,香港的改革是知不易、行更難。一方面,管治思維沒有跳出港英政府的「不干預」舊框框,將主導經濟的角色交給市場;另一方面,僵化理解「50年不變」,過於保守,不求改不敢改。這個問題中央也看得很清楚:習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有關香港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的談話裏,一再強調要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體現了習主席的講話精神,在香港社會引起廣泛討論。

在三中全會改革的強勁東風帶動下,李特首的施政報告以改革為主軸,有目標、措施,也設立相關機制,解決了「為何改、如何改、改什麼、誰來改」的問題,讓社會從中看到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實現施政藍圖的希望,加強了對香港前景的信心。

當然,用「最」字肯定施政報告,絕不是說其已經十全十美。任何施政規劃都會受到所在時空的限制。正如李特首所說,「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結時」。政府還需不斷充實完善藍圖、持續有效推進改革。施政報告雖設立了多個委員會和工作組,以落實改革部署,不過,香港之改革已成為一個恒常性的工作,應該考慮借鑑內地設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經驗,改革調整特區政府高層管理架構,設立類似發改委的機構,主責規劃部署香港的發展與改革事務,為本港改革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作者是全國政協常委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姚志勝]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