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劉銳紹

劉銳紹:流水淘沙不暫停 前波未滅後波生——從內地萬聖夜現象看社會管理和民意導向

【明報文章】明天是萬聖夜,內地一些城市日前已有民間慶祝萬聖夜的活動,但一些參加者的服飾被視為「奇裝異服」,因而引起內地民眾熱議。這涉及意識形態、中外文化、社會管理和民意走向等問題。其實,處理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界定和對待?怎樣看表面和內涵的不同層次?忽然記起唐代劉禹錫《浪淘沙》之句:「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引為今天標題,意指時代和意識是會因應形勢及人民的選擇而發展,不會停留在某個固定時刻;如果堵塞,只會引發一波接一波的問題。故感而述之!

(1)如何看透表象與實情

──先看內地萬聖夜的情况。去年萬聖夜,在主要城市有較大規模活動,官方容許。今年多個城市的萬聖夜活動也擴大了,參加者大增,包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漢等地。不過官方今年相對較緊,一些城市的萬聖夜活動被壓縮,上海更出現「封街」。不少參加者的服飾被管理人員認為是「奇裝異服」,被要求離去或更換,於是出現一些摩擦,民眾噓聲四起,幸無衝突。

至於壓縮的原因,有不同說法。官方從人流管理角度看,說「要避免意外」。但人們不大相信,因官方在其他大型活動中已有足夠經驗,而萬聖夜活動規模遠小於一場大型足球賽。所以,人們自然會從其他角度觀察官方意圖。

──以下是官方壓縮萬聖夜活動後較多人討論的說法:

(一)今年10月27日是前總理李克強逝世一周年,官方擔心可能引發其他異象,所以壓縮和禁止。但我看出現這種「異象」的可能不大,更難以跟1989年胡耀邦逝世觸發「六四事件」比較。這種說法主要是海外觀點,內地網民甚少把萬聖夜跟李克強扯上關係。

(二)官方擔心參加者利用萬聖夜的「奇裝異服」去「扮鬼扮馬」,趁機宣泄不滿,或要表達某種意思,對管治不利。舉例說,在已見的cosplay(角色扮演)服飾中,有反映時局現象的(例如用繩帶作設計的綑綁式服裝,暗喻被套牢的股民;用簡樸設計的大型白恤衫,暗喻「白紙運動」;看似朝鮮軍裝的服飾,令人聯想起近日可能支援俄羅斯的朝鮮士兵)。也有一些服飾和裝扮令人一看便知,例如豬八戒、特朗普、魯迅、清朝皇室等,令人無限聯想。至於「魔鬼」、「妖怪」、「外星人」等,更比比皆是。

怎樣看待這些現象呢?首先官方不要把為數甚少的影射元素自我無限擴大。這些個別例子當然吸引視線,甚至成為外國傳媒報道焦點。但不要緊,只要讓外界感到這些個別例子是「公開活動的花絮」,逐步適應,慢慢習慣,反過來可以襯托開放氣氛。事實上,更多參與者只是趁高興、湊熱鬧、「得啖笑」而已。官方毋須以點概面,以為可以禁止「不想見的現象」,惟卻適得其反,還自製可讓外界炒作的緊張氣氛。

(三)官方認為萬聖夜是「洋節」,而且是「不正氣的外來文化」,放任自流對管治不利。其實這種想法只是作繭自綁。試想,佛教和馬克思主義不是外來的嗎?基督教和天主教來華後,中國今天以「三自教會」形式處理,也是接納了外來宗教。從通俗文化角度看,情人節也是外來,但取代不了中國的元宵節和乞巧節。人們只是在節日當天偶一為之顯示外國元素,實在無傷大雅。

况且,中國也有盂蘭節(鬼節);中國節日也有對外輸出,例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在外國也有相關活動。所以,只需要把中外民間節日視為文化交流一部分就行了。

(2)禁止也講邏輯 勿自相矛盾

──從社會管治的效果看,官方有其考慮角度,但也要有邏輯性才能說服民眾。例如官方限制「奇裝異服」,惟外國萬聖夜很多服裝產品都是中國製造的,大量生產,訂單源源不絕。外國的《聖經》和聖物,很多都在中國印製,這些都是公開和正常業務。早前美國傳媒報道,特朗普的宣傳品也是中國企業賺取外匯的一部分。這種「一面賺,一面禁」現象,或多或少給人一種性格分裂的印象。

──至於「奇裝異服」的標準,也是飄移的。據報道,這次被禁止的服飾包括外國動漫電影角色巴斯光年。可是,巴斯光年電影早已在中國放映。在大銀幕放映的影響不是比萬聖夜中的幾個巴斯光年更大嗎?今天為何「放大抓小」?不得而知。

此外,有些服飾被認為「過分超前」、「暗黑怪異」,也被要求更換,否則就要離去。其實這類服飾在中國的時裝表演上經常出現,已不是什麼「奇裝異服」。再說,中國古代的漢服和唐服,相對於今天服飾,也是「奇裝異服」。可見這個標準難以拿揑。

這令人想起本月中,美國時裝設計師Rick Owens在北京故宮出現的服飾,當局認為此舉不尊重中國文化,按故宮參觀須知(衣容不整的人會被禁止進入),要求他們離開,換回「正常服裝」後再來(這也許正是對方希望達到的宣傳效果)。故宮方面有例可依,但萬聖夜有否「服飾條例」或「服飾規矩」?也是一個能否說服民眾的問題。

──官方的一個理據是:要在適當時間、地點幹適當的事情,所以時裝表演可以有奇裝異服,上街則不宜。對!所以,萬聖夜只是一年一度的「扮嘢活動」,那就可以運用「適當時間和地點」從寬處理。若過分從控制意識形態的角度看問題,也許本來不是矛盾的東西,都會變成矛盾。

談到「適當時間和地點」的邏輯,倘今天穿著古代漢服和唐服上街,也是「奇裝異服」,但人們一般不會抗拒,多看幾眼而已。所以,關鍵是怎樣看待服裝文化及中外文化差異了。

(3)細看背後「異象」和如何處理

──具體而言,可以採取「劃地慶祝」方法。撥出某個地方(室內或室外均可),參加者入場後才換上「奇裝異服」,離開前則換上便裝。中國以前也採取過類似方式來局限官方不想見的效果,例如美國希拉里(克林頓夫人)曾到北京出席聯合國婦女大會,同期要舉辦包括抗議活動的非政府組織婦女會議;中國不想後者擴大影響,於是安排在北京郊區舉行。香港的潑水節也採取「劃地舉行」模式,這就可以平衡參加者與官方的角度了。

──官方不要只看到這類活動可能成為民眾表達不滿的場合,相反,應視為社會穩定的安全閥;讓人民的訴求適當表達,享有更大的抒發空間,反而不會令民情堵塞。目前中國社會積累的怨氣不少,這是應該正視的事實。年前疫情的困頓、眼前經濟下滑的壓力,需要一面努力解決,一面令民怨得以疏導。這才是兩全其美之法。

──必須看到,現時的上訪制度已經失效。人民對現行的申訴渠道沒信心,才用其他方法表達。更明顯的是,人民對官方的號召已出現不言而喻的免疫力:號召多生育而不一定響應,「減辣」也不一定買樓,反映人民的認知和意識已是「流水淘沙不暫停」。若連萬聖夜這類活動都要杜漸防微,只會「前波未滅後波生」,反令社會更不穩定。何苦呢?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銳紹]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