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黃偉豪

黃偉豪:諾獎得主與科技狂人:「AI+機械人」勢必顛覆世界

【明報文章】很多低估AI(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影響的人,都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認為AI只是一股單獨的力量,而不會與其他現存的強大科技結合,從而超越很多既有的想像,並且產生史無前例的協同效應。認為AI對人類——特別是勞動力市場——影響力仍然有限的代表人物,便是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Daron Acemoglu。而嘗試把AI與機械人完美結合、異軍突起以圖顛覆世界的人,正是家傳戶曉的「科技狂人」、Tesla和SpaceX兩間科技公司的老闆馬斯克(Elon Musk)。

AI是今屆諾獎大贏家

今屆諾貝爾獎的大贏家無疑是AI,它幾乎囊括了諾獎的3個獎項。當中名正言順頒給對AI有相關貢獻的學者或科學家,便有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今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之一,便是有「AI之父」之稱的Geoffrey Hinton;而來自Google DeepMind的兩位AI科學家Demis Hassabis和John M. Jumper,就得到化學獎。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結果尚未公布時,很多人已預計Acemoglu會獲獎,因為他的研究範圍之一,便是AI對經濟(特別是勞動市場)的影響。但最終這個預期只應驗了一半——他雖然獲獎,但獲獎原因並非基於他在AI上的研究和貢獻,而是他和另外兩位得獎經濟學家Simon Johnson和James Robinson對國家制度與繁榮之關係的研究。雖然Acemoglu未能因他在AI上的研究而獲獎,惟這可能是一個更好的結果,因這意味着他有機會在日後透過AI的研究再度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可能成為歷史上首位可以兩奪這個殊榮的人。

雖然Acemoglu對AI的研究是走在最尖端,但在AI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的立場上,他卻屬保守派。他認為目前市場上對於AI的追捧並不理性,純屬炒作(hype;註1),只是一個泡沫,隨時有爆破風險,存在導致經濟衰退的危機。例如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全球有40%的工作會被AI顛覆甚至取代,但據Acemoglu的最新研究(註2),他卻認為受到AI影響的工作僅有5%。他是基於一個名為「任務模型」(task-based model)的方法推算,把一個職位負責的工作,分成各個微小而具體的任務或操作,然後分析究竟是人類還是AI較有優勢,從而決定這個工作及最終的職位會否被AI威脅和取代。

AI影響 不局限於單一科技

Acemoglu的計算雖然穩健、精密和謹慎,但卻存在兩個盲點或假設:第一是假設了目前企業的工作及職位,不會再於由AI帶動的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下被重組或重新設計;第二是他主要集中於「生成式AI」(generative AI),例如ChatGPT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因此他估計的5%受影響職位,主要是集中在「知識勞動者」(knowledge worker)的工作,而非在市場上佔大多數的「體力勞動者」(physical labor)。

可是在現實環境下,以上兩點假設似乎太過狹窄,不能完全反映現實世界的複雜情况和急劇轉變。首先,企業往往需要一段較長時間才能真正了解AI潛力,從而學懂如何把AI科技融入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實行數碼轉型。因此,一旦企業運用AI改革的時候,很多現有工作可能不再存在。換句話說,分析AI對企業影響的基本單位,未必是工作,而是整個企業的營運模式。

第二和更加重要的是,AI所影響的並不局限於生成式AI這單一科技——AI的進步也加速了機械人發展,當中包括無人車技術,使新一代機械人和無人車的學習能力更強、適應能力更快,工作能力終於可以與人類匹敵。亦即是說,AI對勞動市場的影響絕對不止衝擊知識勞動者,更加影響了大部分體力勞動者,令他們面對減薪和裁員威脅。

「科技狂人」帶來無窮可能

與諾獎得主Acemoglu相比,「科技狂人」馬斯克絕對是另一個極端——他的存在及天才橫溢,就是要衝擊極限、改變世界;他的每一項發明均是顛覆現有秩序,透過「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為人類社會帶來進步。他的SpaceX公司最近成功原位回收巨大的發射火箭,大大減低人類探索宇宙的成本,使人類移民到火星再不是一個完全無可能的幻想。

就AI方面,在他的另一間公司Tesla最近一個發布會上,馬斯克便一次過介紹了3個新發明,分別是能與人類對答如流、負責一般工作的機械人Optimus,無人駕駛的士Cybercab,及無人駕駛小巴Cybervan。每一個發明都在顛覆人類社會、衝擊勞動力市場,對人類未來帶來無窮的可能性,當中有喜亦有悲:在企業生產成本有望大幅降低的喜訊同時,也帶來了人類大規模失業的可能、增加社會內部經濟不平等,甚至在某些國家引發政局動盪,改寫政治及國際秩序。

多地未準備好「AI+機械人」衝擊

大家不難想像:若有朝一日所有職業司機都被無人車取代,將會對社會帶來什麼震盪?而一些依賴「出口」家庭傭工的國家,在家居機械人普遍的年代,失去了重要和可觀的外匯收入時,它們的國內經濟和政治穩定又面對多大影響呢?這些問題未必在明天出現,惟馬斯克告訴我們的是,這一天真的會來臨!

雖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cemoglu和「科技狂人」馬斯克,對AI為世界帶來的影響仍有分歧,但某程度上也只是發展快與慢的問題。問題的真正核心在於:很多人以至國家和政府均未對「AI+機械人」這股革命性的力量將會造成的衝擊做好準備。到頭來,不是措手不及,便是面對被淘汰或邊緣化的壓力,國家由繁榮走向衰落。

註1:Acemoglu, D. (May 21, 2024). Don't Believe the AI Hype. Project Syndicate.

註2:Acemoglu, D. (2024). The Simple Macroeconomics of AI (No. w32487).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作者是美國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院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黃偉豪]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