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行政長官李家超前天以《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為題,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與前兩份比較,重點雖無太大分別,都是振興經濟、改善民生,但今年卻較着重改革和建設未來。市民對施政報告的反應,只可用「一般」形容,因為市民關心的,還是他們周邊的事,例如香港經濟何時才能回復疫前情况?市面何時方能恢復往日旺盛?而對於這些市民貼身的感受,施政報告並無明確答案。
改革方案與市民感受有落差
李家超和他的管治團隊對振興經濟的決心及努力,尤其是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在金融科技和航運所做的改革、大力發展創科產業和集聚人才、加強香港與內地及海外的經貿連繫和合作等,這些市民是看到的。
無奈,香港經濟正值「轉型期」,改革成效並不是兩三年可以看到。難怪在市民心裏,政府振興經濟的努力總是似有若無。這樣,市民怎會對李家超第三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改革感到興奮?他們只會覺得政府所要建設的未來遙不可及。
取締劏房易 安置住戶難
民生議題方面,李家超用上不少篇幅交代劏房問題,重點在立法逐步取締劣質劏房。評論李家超立法管制劏房之先,先要指出的是:劏房(出租分間單位)的存在,並不是簡單的住屋需要,而是由複雜的社會現象交錯形成,涉及政府的房屋政策、公營房屋資源分配、基層市民住屋需要、繁複的建築條例、不同年齡組別的市民住屋需求等。而在去年施政報告中,劏房戶居民更被列為政府「精準扶貧」的三大對象之一。
因此,今次施政報告所要解決的,是劏房問題中最急需處理的,即就劏房訂立建築標準,每間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有窗有獨立廁所,合乎標準的稱為「簡樸房」,並且規定不符合標準的,若然業主無意改善,就必須被取締。明顯,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但在出租公屋仍然非常短缺的情况下,政府這樣做,是表明當局有決心解决劏房問題——雖不能在短期內「清零」,惟也不能容忍劣質劏房永久存在。不過,正是「取締劏房易,安置劏房住客難」。現在政府第一步做的,是整頓劏房的雜亂情况;至於如何安置被取締劏房的住客,看來政府將來還要大費周章。
除劏房問題外,討論較多的民生議題,是如何支援照顧者。對照顧者的支援所以引起關注,除了近期接二連三發生與照顧者關連的慘案之外,香港人口急速老化,尤其是「獨老」和「雙老」住戶佔本港老年人口兩成多,顯示長者和他們的照顧者都極之需要外間支援,政府也不能拖延有關政策的制訂。今次李家超推出的支援照顧者措施,雖對公眾有所交代,惟將支援照顧者的責任,放於在全港成立不久的452支關愛隊身上,卻忽略了支援照顧者的任務實非幾次探訪就可以達到。
現在是時候澄清關愛隊功能
政府成立關愛隊只有很短時間。過去有意見指出,關愛隊並非「萬能插蘇」;而街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不都是關愛隊所能夠幫忙和解決。筆者認為,現在是澄清關愛隊功能的時候:關愛隊員是當區居民,對區內情况有認識,他們也多是退休人士或沒有全職工作,服務街坊的誠意毋庸置疑;不過,就算社會福利署安排關愛隊員接受簡短培訓,若然所探訪的居民有較複雜的家庭和情緒問題,是否適宜由關愛隊負責轉介他們的個案到相關部門或福利機構?
轉介工作其實並非如外界看的這麼簡單,很多時需要專業的知識和訓練,而關愛隊員並沒有這方面的訓練。筆者認為關愛隊員能夠做到的,是與居民建立橋樑關係,簡單的事情可以提供幫助,例如陪伴他們到醫院或診所覆診;但一旦居民遇到的是健康和情緒上的困擾,或家人間的糾紛,關愛隊員必須交給專業人士處理,不宜由他們承擔轉介工作。
社區客廳作用 遠超營運成本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還提及兩項以社區作為規劃的民生服務︰一是社區客廳,二是社區藥房。社區客廳是李家超上任後的嶄新構思,在住屋情况較惡劣地區設立共用的廳房,李家超建議在現有4個之上增加3個。社區客廳雖不是什麼令人觸目的服務,但對於居住在狹窄環境的家庭,這樣的客廳確實為他們提供喘息空間。他們也可在社區客廳完成一些家中必須做的事,例如洗濯衣服、煮食等。另外,對於居住環境惡劣的家庭,孩子能夠有枱櫈做功課、大人可以放鬆和調校自己情緒,社區客廳的作用可說遠超營運成本。
不過,如關愛隊一樣,社區客廳只有紓緩的功能。街坊需要的專業輔導和協助,最終必須由受訓練的人提供;而惡劣住屋環境產生的壓力,也只有適當的安置方能解決。
另一以社區規劃的服務是社區藥房。社區藥房並不是新鮮事物,福利機構早有為長者和殘疾人士集體購買藥物,減輕他們治療疾病的經濟負擔。2014年開始,政府引入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普通科門診的病人,病情穩定的可選擇到私家診所覆診,病人可得政府資助。現在社區藥房是進一步減低公營醫療機構壓力,也是要配合基層醫療的發展,因為現在病情穩定的病人,覆診目的多為了「攞藥」,而公立醫院和診所的覆診安排多隔一段長時間,病人每次覆診常拿「超多藥」,浪費藥物的個案時有所聞;一些院舍也為院友積存大量藥物。現在有了社區藥房,病人每次拿藥的數量可以減少,避免浪費藥物。
融入大灣區 減本地院舍服務壓力
今次施政報告中,有幾處提到政府將把握香港融入大灣區的機遇,好好利用大灣區的優勢,從而減輕香港醫療和院舍服務所承受的壓力,及進一步推動廣東省養老的可行性。港人可以在大灣區使用醫療券,從港大深圳醫院開始;政府今年初宣布擴大使用地點,增加分佈廣州、南沙、深圳、中山、東莞的5間醫療機構和兩間牙科服務機構。另外,李家超在今年施政報告宣布,將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院舍數目增加至11間,並分擔參加計劃的長者部分醫療費用,綜援長者每月更可額外多得5000元資助,相信能夠給需要院舍服務的長者和殘疾人士另一個選擇。
港人在大灣區養老,討論經年,現在是政府大力推動的時候。這方面,筆者想補充的是:政府應明白,老年的時間長達二三十年,所以長者選擇在哪裏「安享晚年」,必須慎重考慮,事情是急不來的。另一要注意的是:長者在香港擁有房屋、醫療、交通、福利等服務的使用權,若然他們決定在廣東省養老,如何保障他們日後仍能夠享有這些權利,是大灣區養老必須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今次施政報告提出的民生改善措施,雖沒有令人驚喜的地方,卻十分貼地。
作者是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