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陳帆川

陳帆川:傳媒如何留住人才?

【明報文章】很多報道和研究都探討過,傳媒人為何轉行轉得那麼快。但又有什麼原因令他們繼續留在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行業呢?

記者轉行是家常便飯,除了少數明星級的電視主播和人脈資源豐富的政治與財經記者,絕大部分記者面對薪酬低、工時長、朝不保夕的問題。隨着陰謀論和假新聞在社交媒體盛行,記者亦愈來愈不受大眾尊重。

兩名分別來自智利瓦爾帕萊索天主教大學和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的學者,研究了記者留在新聞行業的原因。他們發現:新聞工作者留在同一崗位的最大原因,是工作所帶來的喜悅。他們訪問了20名美國記者,了解喜悅的來源。

《華盛頓郵報》一名記者表示:「最讓我敬畏的是說故事的力量。我寫過一則囚犯從事藝術的專題報道,之後官員告訴我,囚犯畫作的銷量急升。這代表囚犯們可以寄多些錢給家人。我工作的快樂來源,是報道發布後對其他人所帶來的意義,它鼓勵我度過難熬的日子。」

除了幫助他人所產生的滿足感,記者也從受訪者的經歷裏自我學習和成長。套用學者的說法,新聞工作是透過學習來謀生(learn for a living)。一名受訪記者說:「有些故事會引導你變得慷慨。而除非你慷慨、富同情心、健康,否則你無法幹這行。你必須了解人們的出發點,才能夠將他們跟你的讀者聯繫起來。」

這裏所指的慷慨,大概是指新聞工作令記者了解到,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很多發生在身邊的雞毛蒜皮瑣事,其實不足掛齒,因此學懂看開。

另一名記者憶述,他一個在2001年9.11事件裏痛失親人的同事,在9.11的專題報道完結後,主動向公司要求繼續撰寫受害人的故事——原因是他在別人的勇氣裏找到力量,在悲劇裏發掘出人與人之間的慈愛,令他正面樂觀地面對傷痛,繼續走下去。

最美風景不是薪酬待遇 而是同儕情誼

至於編輯室內同儕間的情誼,也是新聞工作裏不可或缺的喜悅來源。一名體育記者表示:「我們常常為了體育而喋喋不休,在聊天群組裏爭論一番後,就一笑置之。」這相信亦是不少香港記者留在同一家新聞機構十年八年的原因——最美的風景不是薪酬待遇,而是工作上結識的人。大家一起對着新聞嘻笑怒罵,又一起在無償加班後吃消夜,背後出於一股「講心不講金」的熱血。

這些留住人才的因素,算否在各行各業裏獨一無二?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