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蔡曉瑩

蔡曉瑩:逆向旅遊:如何重新定義旅遊及體驗

【明報文章】大家周末一般選擇留港還是外出旅遊?過去的周末,本港居民離境人次超過70萬。愈來愈多港人選擇北上,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旅遊消費需求的轉變,也揭示了社會文化及市場的調整。「逆向旅遊」的現象是否只限於香港?為何更多人選擇這種旅遊的新趨勢?

「逆向旅遊」指的是旅遊流向的改變,尤其是原本以一地為旅遊消費目的地之旅客,轉而選擇另一地方作為旅遊點。

「逆向旅遊」新趨勢

隨着深圳的社會及經濟快速發展,及多元文創地標的興起,不少港人周末跨境到深圳的新興景點短途旅遊、到新的消閒娛樂場所美容按摩、到特色餐廳消費等。社會變遷下,年輕一代對文創主導的旅遊體驗亦更為普及。深圳更開闊的城市空間和文創社區,例如南山的「創意園」和「文化村」,讓更多年輕人可以參加當地的藝術展覽或工作坊,享受創意融入生活的氛圍。不少家庭旅客也會選擇在深圳的各大公園(如深圳灣公園或大梅沙海濱公園)徒步旅行、騎自行車,或只是靜靜地坐在草地上野餐,享受慢活及大自然的美景。

事實上,逆向旅遊的現象並不限於香港人北上。在內地,更多年輕人開始傾向避開以往較為熱門及擁擠的旅遊目的地,選擇遊客較少且更閒適的景點出遊。近年,在以往較不擁擠的二三線城市,遊客數量亦見增長,平均在國慶期間的酒店房間預訂量都比以往增長10%至30%(註1)。旅客除了節省熱門目的地的旅遊旺季費用,更是希望在罕有的假日期間,追求與工作日不同的寧靜及閒逸。

社會文化及市場轉型:慢旅遊

「慢旅遊」(slow tourism)是一種倡導以更為放鬆和深入的方式體驗旅遊的理念,強調與目的地的文化、環境和社區之真實聯繫。這種旅遊方式,旨在脫離走馬看花式的景點旅遊帶來的資源消耗與表面化體驗。慢旅遊鼓勵旅客減少行程中的景點數量,專注於質量而非數量,從而促進更深入的文化理解和環境保護。

研究表明,慢旅遊對於提升旅遊者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具有積極影響。旅客在慢旅遊過程中,能夠享受當地生活方式,並與當地居民建立更深聯繫。這種互動不僅可增強文化認同感,也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慢旅遊還能夠減少旅遊對環境的負擔,因為它通常涉及較少的移動和更低的資源消耗。慢旅遊作為一種可持續的旅遊方式,不僅可滿足旅客對深度體驗的需求,也有助於保護和尊重目的地之文化和環境。

歐洲經驗如何啟發本港

在社交媒體及文化政策的推動下,更多人接觸到較為小眾的旅遊資訊。逆向旅遊和慢旅遊的興起,促使年輕旅客不僅追求熱門的名勝古蹟,而是轉向深度體驗和文化交流。社交媒體作為一個連繫全球的文化及資訊交流平台,令旅客得以分享他們在較不為人知的小鎮或隱藏景點的照片或影片。這類視覺內容,迅速吸引了追求慢旅遊的旅客青睞。例如位於意大利的阿爾巴(Alba)小鎮,因為網紅的推廣而成為逆向旅遊熱點,吸引了大量尋求獨特體驗的旅客。根據當地旅遊局統計,阿爾巴的旅遊人數在社交媒體推廣後增長了30%。

其次,文化政策在推動慢旅遊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法國旅遊發展署為例,其推行的「慢旅遊」推廣政策,鼓勵旅客以「探索法國」(#ExploreFrance)及「夢想、慢活」(dream big, live slow)為主題,追求「更悠閒、可持續、更地道的旅遊體驗」(註2),吸引遊客在小鎮和鄉村地區停留更長時間。這一政策不僅增強了旅客對當地文化的認識,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多元化。根據法國旅遊局數據,參加慢旅遊的旅客中,有70%表示願意再次回訪,顯示了這種旅遊模式的吸引力。

影響全球市場格局 帶來經濟新機遇

在本港,亦見民間有更多文化深度遊和慢活體驗活動萌芽,例如城市研究學者、社區導賞團體(如「街坊帶路」)推動的城市散步團,結合藝術、寫作及交通的各區藝術巴士團和展覽等,都以「慢旅遊」的深度遊方式,為香港城市和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些啟發性的方向。

社交媒體和文化政策的互動結合,為逆向旅遊和慢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支持。隨着旅客對深度體驗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一趨勢將繼續影響全球旅遊市場的格局,並為各地的經濟增長帶來新機遇。

註1:〈「逆向旅遊」受年輕人青睞 前景看好〉,2022年11月14日《中國日報》

註2:"#ExploreFrance: "Dream big, live slow": Atout France and its partners are committed to increasingly sustainable tourism", Atout France, Mar 28, 2024

作者是香港恒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藝術設計系副系主任及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蔡曉瑩]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