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周永新

周永新:人口推算的啟示——穩定勞動人口、填補家庭功能、協助長者就業

【明報文章】上月,政府統計處向立法會呈交《至2046年的香港人口和勞動人口推算》,預計香港人口從2019年的751萬,將增加至2046年的819萬;而勞動人口方面,將在2038年達到高峰的366萬,之後回落到2046年的358萬,與2023年的350萬相若。簡單來說,在未來20多年,香港人口只會緩慢增長,主要原因是生育率持續偏低,新增人口只能依靠外來人口的移入;同時,勞動人口在微升後只能保持穩定,依靠的是政府近年推出的招攬人才和輸入勞工計劃,這樣方能抵消部分勞動人口流失,並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沒有人口推算 難規劃經濟社會發展

人口推算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因為人口增減涉及多項因素。雖然計算人口的方法不外乎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的移入和移出,但每一項都有多方面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影響。至於做推算的政府官員,他們並無水晶球;要求他們準確預測,並不切實。例如誰能預測2020年會出現新冠疫症,單是長者在疫症期間過世的有超過1萬人,死亡數字驟升。不過,人口推算還是有必要的,因為沒有人口推算,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本無從做起,更不要說發展所需資源。

這樣,按照統計處最新的人口推算,民生福利發展方面有什麼值得留意的地方?筆者將分三方面探討其中意義︰一是男女結婚和生育兒女的意願,及對未來教育和房屋服務的需求;二是家庭組合的變化,及對個人所需情緒和照顧的支援;三是勞動人口的增減,及對長者就業和輸入勞動人口的考量。

首先,我們得承認,結婚生兒女已不是今天的時尚。港人為什麼不願意結婚和生孩子?其中涉及的因素眾多和複雜,深究已沒有什麼意義。至於鼓勵生育的辦法,同樣看不到有什麼靈丹妙藥;就是與香港發展水平相近的新加坡和韓國,近年推出多項鼓勵生育措施,也不見有顯著成效。因此,去年特首李家超為了獎勵生育,給予每個新生嬰孩的父母2萬元,看來不會提升生育率,只能稍微紓緩因生育所引來的支出壓力。

缺乏外來人口 經濟無法恢復動力

翻查數字,香港過去幾年的生育率持續在1.0以下,顯示港人生孩子的意欲低迷,同時意味人口的增長將長時間維持在低水平。一旦缺乏外來人口移入,未來人口增長數字將出現負數,正如日本今天所經歷的。因此,香港經濟如要恢復發展動力,避免經濟萎縮,看來唯一辦法就如港大王于漸教授建議的,把人口增加到1000萬。說法雖有點誇張,但參考深圳的發展經驗,不能說沒有道理。港人不願生育,難道只有「坐以待斃」一途?

以現况而言,生育率長期處於低水平的直接影響,是中小學校學位的需求大不如前。近年出現的「殺校」和「縮班」潮,正是可以預測的必然結果。因此,如何有效調配教育資源,相信在未來十年八年,仍是教育局必須處理的頭號事情。房屋需求方面,新移民和本地居民明顯有差異,近日租金升、樓價跌是其中的證明。政府規劃未來房屋供應時,必須考慮箇中因素。

增加外來人口是否只有利、沒有弊?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增長若主要來自新移民,在香港出生的人口(一般說的土生土長)便不會在人口中佔絕大多數。於香港出生的人口,2011年是60.5%,2016年是60.7%,2021年是61.7%,即長期在六成左右。港人在香港出生的數字重要嗎?愈多港人在香港出生,意味他們多在香港成長和接受教育,他們對香港一般有較強的認同和歸屬感,對香港培育他們會較容易存感恩的心。

家庭住戶中 有一半是1人或2人住戶

其次,是香港家庭住戶組成的變化。早前筆者在這裏寫了一篇關於九龍城寨的文章,提到在上世紀70年代初,住在城寨的家庭一般都有四五名子女;加上父母和上一代,全家有10個成員並非罕有。家庭住户人數近年持續减少,2011年的家庭住戶平均人數是2.9,2016年是2.8,2021年是2.7。除了家庭住戶人數愈來愈少之外,更令人擔憂的是,1人住戶在2021年佔20.2%,2人住戶佔28.7%。換言之,香港家庭住戶中,差不多有一半是1人或2人住戶。在傳統觀念裏,這樣人數少得可憐的住戶會稱為「家庭」嗎?

再深入一點分析:於2021年,全港家庭住戶中的核心家庭雖仍超過六成(61.6%),但細分之下,由夫婦及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佔全體家庭住戶32.4%,單由夫婦兩人組成的有17.2%,而由父或母親及未婚子女組成的有12%。簡單來說,父母和未婚子女共住的家庭約佔三分之一,單親家庭佔一成二,沒有子女的夫婦家庭佔一成七;至於傳統認為「最完美」的「三代同堂」家庭,則只佔全體住戶的3.5%。

家庭住戶的平均人數不到3,核心家庭數目只佔全體住戶的三分之二,這樣的家庭狀况有什麼問題?

(1)由於不少人獨立居住,所謂家庭溫暖變得淡薄;到個人要尋找傾訴對象時,便常常只能在家庭範圍以外尋找。而最簡單的做法,是透過網絡與別人聯繫,性質上未必如在家中與家人面對面傾談那麼親切。

(2)家庭傳統發揮的功能,也因人數太少而變得可有可無,怪不得今天年輕人普遍對結婚和組織家庭並不熱中。况且,家庭成員常只得三四人,年輕人從小便知道若要別人幫忙,家庭未必是可靠的支援。在這情况下,年輕人怎會相信家庭會給他們帶來幸福?另一家庭的照顧功能,筆者過去多有討論,不再重複。

(3)家庭成員太少,個人很難從家人當中學習與別人相處的關係。研究顯示,今天家庭對個人性格的成長,影響力遜於學校;而價值觀念的建立,家庭也不及近乎氾濫的媒體。

長者就業 受學歷和照顧者角色限制

最後,是勞動人口的縮減與長者就業。統計處在公布香港人口和勞動人口推算時指出,未來20年香港勞動人口若要保持穩定,提高長者就業率是重要一環。筆者認同統計處的說法,但長者就業並非沒有限制。

現况而言,2021年人口普查的數字顯示,65至74歲的勞動參與率:男性是30.3%,女性是15.9%。跟其他同類型經濟水平地區比較,香港長者的就業率無疑偏低,從事的行業也多不適合他們的年齡。究其原因,相信是香港到了1978年才推行9年免費教育。2021年,在145萬65歲及以上長者中,曾經接受中學教育的只有36.1%,專上教育的有10.7%;其餘超過一半在中學教育水平以下。長者學歷不高,就業選擇自然受到限制。

展望未來10年,長者的就業率應可提升,因為快將步入65歲的長者,更多將擁有較高學歷,在選擇職業時可有較大靈活性,也較容易接受和適應新科技。不過,也不無隱憂的是,長者獨居(13%)或只與配偶同住(27.3%)的比率相當高,他們隨時成為照顧者或需要別人照顧,妨礙他們出外就業。

政府要做人口推算,對社會的未來發展尤有重要啟示。

作者是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永新]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