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狄志遠

狄志遠:吸納外資?

【明報文章】筆者最近有較多機會與外國使節見面,特別上周還有機會跟英國的重要官員見面。每一次跟外國使節見面,我都會指出,香港的政治及人權情况確實有改善空間;然而,我也會很清楚指出,國際社會不應該孤立香港,也不贊成任何制裁香港的事情,國際社會反而更應該積極跟香港在各方面加強互動,使香港更國際化。

國際社會眼裏 香港再非昔日香港

我的看法一直是如此——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也是國際社會的香港,「一國兩制」確是香港應該走的路,中國及國際社會透過香港而相遇、溝通,從而貢獻雙方,而香港也在當中得益。所以,這是一個「三贏」局面。

不過,香港現時確實面對衝擊。國際社會認為香港再不是過去的香港:香港的核心價值、自由及人權,在國際社會眼中,跟以往有實質性的改變。在這方面,中央及香港政府的措施,其實都只是指向關於國家安全的問題,無意損害香港人的基本自由。

最近有負責經濟事務的歐盟官員表示,歐盟地區的在港企業數目,今年比過往有輕微減少,美資及英資撤離香港比歐洲為多;具體原因跟香港政治大致無關,主要是香港的人力及租金成本太貴。然而,這名官員也指出,國際企業高管確實憂慮香港的政治情况,特別是《基本法》第23條立法之後。

國際企業高管大都已將屆退休之年。年輕小伙子在哪裏「打天下」都一樣,對香港的情况大都不太憂慮,但年長的高管則擔心,因涉獵的範圍及遇見的人太多,擔心不小心誤墮法網。多了這些憂慮,很多國際企業高管人員考慮離港。在這方面,香港政府確實需要更努力向外商解釋,令外商知道法網的界限在哪裏,畢竟大部分外商都不想涉及國家機密的事情。

需更多參與「帶路」經濟圈

也要符合國際「遊戲規則」

另一方面,香港面對中國與西方世界的衝突愈來愈厲害,香港也更依賴內地,例如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公司,內地企業佔港股總市值近八成,其他企業只佔兩成。香港政府面對國際資本減退,很自然地更靠攏內地,這本來無可厚非。但上月「兩會」期間,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強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明顯期望香港好好吸引外資,透過香港使外資跟內地經濟發展連上關係。在這中央的要求下,香港政府就必須好好思索如何擴大吸引國際資金。

要吸引外資,香港需要制訂更大的經濟規劃,例如會否主動吸引不同地方的資金、引進不同現有或新發展產業。而且,外資又不只限於內地及西方,對「一帶一路」經濟圈,香港應有更多的參與和貢獻。另一方面,香港也要重新做好符合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包括資訊自由、創作自由、結社自由。關於國家機密的事情,要做得很清楚仔細、讓人容易知悉,不然,連那兩成資本都會逐漸離開。

作者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狄志遠]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