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陳帆川

陳帆川:訂做全自動假新聞網 成本僅800元?

【明報文章】《華爾街日報》記者在網上找來一名巴基斯坦程式員,花兩天度身訂做了一個全自動假新聞網,偏幫美國一名候選議員;該網站在數周後甚至能夠產生廣告收入,總投入成本僅105美元(約820港元)。該報道突顯了人工智能(AI)生成的假資訊,如何成為選舉年的重大威脅。

報道指,在散工平台Fiverr上有最少數十名自由工作者,聲稱可以製作由AI運作的新聞網,作價由30至350美元不等,最貴的一個以「建造首屈一指的自動化新聞網站,立即透過賣廣告賺錢」作招徠。記者最終找了好評如潮的其中一名服務提供者,他自稱年約30歲,建成超過500個AI新聞網站,叫價80美元,租網域和伺服器另需25美元。

記者回答了他幾條問題、說清楚要求,對方便在48小時後,交出一個似模似樣的新聞網,每天自動發布幾十篇長約數百字的文章,全部都是透過AI參照網上其他文章二次創作。

該程式員還說,只要加錢,就能夠提供宣傳、賺錢「一條龍」服務,包括向Google申請在網站上賣廣告位,以及自動推送文章到facebook專頁和群組增加流量。

該報道具體呈現出用AI生成假資訊的驚人速度與成本,令人擔憂滯後的政策與法例,會否縱容假資訊左右大選乃至人類文明。然而,嚴刑峻法規管假新聞,似乎亦非出路。

AI大潮下 如何守護民主自由

由新聞專業人士組成的環球政策獨立研究中心「新聞、科技與創新中心」(CNTI),研究了包括台灣、馬來西亞、菲律賓等30多個地方,由2020至2023年間共32項假新聞立法,發現僅不足四分之一有就「假新聞」下明確定義;14項立法直接將該定義的決定權交給政府;另外18項沒有指明定義權誰屬,變相亦將操控權交予政府。

雖然多個地區的立法皆是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出台,以打擊疫情相關的假資訊,但該研究指出,「假新聞」定義不清的法例,容易令政府用來打壓出版自由。大多數假新聞的立法,亦缺乏對建基於事實的新聞及新聞獨立性給予保護。刑罰方面,則由最輕的不足一個月監禁,至最嚴厲的津巴布韋可判監長達20年。

上述研究表示,就假新聞立法的長期影響尚未可知,但有證據表明,相關法律已產生寒蟬效應,令記者和「吹哨人」迴避敏感話題。在十年一遇的AI大潮下,人類如何在關鍵的一年守護民主自由與文明?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