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莫建成

莫建成:回歸初心 推行全民源頭減廢試驗計劃

【明報文章】政府官員承認大部市民認為垃圾徵費計劃(下稱計劃)擾民;至於會否如期在今年8月1日實施,則認為不需要急於下定論。筆者認同環保是全民責任,但政府在計劃宣傳上,卻令人感到只着重罰則和購買指定袋,導致市民反感,令計劃可能「臨門撻Q」。

筆者建議政府不要再氣若游絲地掙扎如期推行計劃,倒不如將正式執行時間延後,給市民一段適應期,先推行一年試驗計劃,在不實行任何罰則之下,回歸初心,充分利用這一年時間推行以源頭減廢為重點的全民試驗計劃,使計劃未來能夠重新上路。

只靠罰則 市民就會接受?

綜觀過去數個月,社會對計劃之討論,集中在使用指定袋和罰則上。然而,計劃的政策原意和重點,應該是源頭減廢與循環再造並行才能有效。不過政府在源頭減廢重點上的工作,恍似近乎零。

筆者不禁要問:政府是否覺得只依靠罰則,市民就會接受計劃?指定袋的設計,真的無問題?政府有否與產品供應商討論減少包裝物料?有否好好教育市民如何做垃圾分類?有沒有做好社區回收措施和配套?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相信讀者心裏有數。

順帶一提,有建制派人士指計劃是由「激進反對派」提出,是上屆政府在泛政治化環保的高壓下定出之政策。筆者聽到此言論後,腦海中浮現了兩句說話——「唔知就嚇死,知就笑死」。事實上,徵費計劃於2005年由政府提出,並在建制派的支持下,於2021年8月26日在立法會三讀通過該法例。

筆者至今仍在服務社區,過去幾個月,有不少街坊反映對計劃的意見,包括如何正確使用指定袋包好垃圾?廚餘如何處理?地拖棍真的要鋸開兩截?時至近日,街坊又遇到其他煩惱,例如不懂使用智能廚餘回收機、有人將廚餘棄置在回收機附近而影響環境衛生等;更有清潔工人擔心因誤墮法網,最終要被監禁。筆者收到的投訴、意見和擔憂,多到根本難以盡錄。

筆者不是環保中堅分子,但向來是支持保護地球環境的一分子,而民主黨亦一直認同垃圾徵費政策。可惜的是,橫跨5任政府、經歷近20年討論,並已得到立法會通過的垃圾徵費計劃,因本屆政府在推行上的準備欠佳,宣傳和教育又放錯重點,導致認受性不足兼擾民。

試驗一年 分兩階段

為了讓香港全民一起保護地球環境,筆者建議,政府應該推行全民試驗計劃,在先做好配套的前提下,讓市民試行一下。試驗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階段約用半年時間,政府應「幾條腿走路」,重做準備工作,包括與貨品供應商討論如何減少包裝物料、購入足夠的智能廚餘機放置在屋邨、做好社區回收配套措施、重點宣傳源頭減廢等。

在下一階段,即後半年時間,政府應該推行不執法的全民試驗計劃,將重點放到源頭減廢上,並邊做邊了解成效,例如社區回收配套是否要調整、智能廚餘回收機的數量是否足夠、市民在家的垃圾分類方法是否正確等。而官員不要再說一些離地的說話,例如「將地拖棍鋸開兩截」和「如果你想不清楚,幾時都是不清楚」等。

事實上,台灣、韓國的垃圾徵費計劃早已成功推行;德國的垃圾分類措施,多年來運作良好。筆者認為,本港環保署和環境及生態局的高官們,不要再在計劃上剛愎自用,必須虛心聆聽港人的聲音,改變「不配合就可罰你」的心態;更需要用心研究上述地方在垃圾徵費上的成功之道,看看有什麼地方可以讓香港借鏡。

冀官員將心比己 想港人所想

筆者身為從事社區工作多年的地區工作者,深深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要與普羅大眾感同身受,才可以有效地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坐在冷氣房的官員們,你們會否親手將地拖棍鋸開兩截棄掉?你們有否試過吃晚飯之後,親身將廚餘放到回收機或回收桶?筆者只希望官員們能夠將心比己,急市民所急,想港人所想。

筆者認為,政府延後計劃的實施日期,可以爭取時間(buy time)做好準備工作和宣傳教育,並同步推行全民試驗計劃,讓市民適應如何減廢,並在邊行邊檢討之下完善政策。

筆者百分百支持政府推行以源頭減廢為重點的垃圾徵費政策,若未來要有效推行計劃並達到政策的初心,必須有源頭分類及循環再造雙軌措施的配合,方能做到。這樣才能避免令香港的垃圾徵費計劃淪為國際笑話,不要令香港市民在低氣壓的政治環境下,無奈接受錯漏百出的重大環保政策。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莫建成]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