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2月6日,土耳其南部接壤敘利亞的邊境發生大地震,震災導致土耳其11個省份合共約1350萬人(包括約200萬敘利亞難民)受影響。世界銀行上月估計,土耳其大地震造成逾340億美元損失。突如其來的天災,對經濟問題本已非常嚴重的土耳其而言,要付出天文數字的重建開支,無疑是對該國經濟雪上加霜。災區大量建築物倒塌,使不少人被壓在瓦礫下身亡,本應抗震的建築物沒有發揮應有作用,使輿論狠批總統埃爾多安管治無能和官商勾結的積習,是造成傷亡慘重的致命關鍵。由於是次災情與原定的土耳其總統及國會大選日子相距不遠,親埃爾多安陣營和反對派陣營的回應,亦被視作競選工程的重要環節。
輿論批埃爾多安專權為問題根源
顯而易見,土耳其民眾對埃爾多安政府監管建築不力及應對震災反應遲緩怒火中燒,不少人在社交媒體抱怨。土耳其反對派政客、異見記者、學者專家等紛紛指摘埃爾多安是罪魁禍首:埃爾多安在2018年當選土耳其總統後,訂立批准建築寬免的法例,容許一些不符合避震規格的建築物繼續存在,以及容許承建商在原有建築物上加建樓層和其他東西,埋下大量建築物倒塌的伏線;軍方在救災上反應緩慢亦與埃爾多安有關,特別是土耳其軍方內部某些派系,企圖在2016年發動推翻埃爾多安的政變失敗後,他更重視把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然而,土耳其過度中央集權下的隱憂,是處理地方問題的決策過程廢時失事。土耳其軍隊現役人數逾50萬,但土耳其軍方的權力受制於埃爾多安的緩慢決策而遲遲無法出動救災,最後僅有約8000名軍人被調動救災。前因後果結合下,震災造成的巨大傷亡,埃爾多安難辭其咎。
諷刺的是,1999年土耳其伊茲密特地震發生後,當時被土耳其國家安全法院以「發表煽動宗教仇恨言論」為由禁止參選國會的埃爾多安,狠批當時的聯合政府毫無廉恥;但現時該國反對派領袖、異見記者和學者專家批評埃爾多安的方向,與他廿多年前批評當時的執政聯盟的說辭如出一轍。
噤聲之餘 埃爾多安尋代罪羊圖轉視線
埃爾多安政權則主要透過以下3種手法,應對排山倒海的輿論抨擊。首先,它以強硬手段鎮壓批評聲音,例如在震災後頒布民眾暫停使用Twitter 12個小時的禁令,土耳其警方又以干犯煽動罪的名義拘捕多名公開批評政權的民眾。第二,埃爾多安政權嘗試尋找代罪羔羊以轉移視線。該國司法部設立地震犯罪調查局,拘捕逾百名疑犯,當中包括涉嫌疏忽和貪污行賄的承建商。第三,埃爾多安政權疑動員喉舌媒體和政治盟友的力量,反批土耳其反對派把救災善後工作政治化,以及把選舉凌駕人道救援工作。埃爾多安本人亦曾親口斥責反對派政治詆譭的行徑不光彩。
無論如何,埃爾多安政權的救災工作本身便是政治掛帥。他聲稱土國處於前所未有的危急狀態,卻不接受「無國界醫生」提供任何援助(「無國界醫生」在2016年疑因受埃爾多安政權施壓,而被迫結束在該國的活動),亦拒絕希族塞人施予援手的建議(土耳其與希臘就愛琴海勘探能源的主權問題存在分歧)。於危急關頭,埃爾多安仍不欲放下面子,這明顯是政治考慮凌駕人道救援的考慮。
埃爾多安理念偏執 不利災後重建
其次,埃爾多安希望透過重建善後工作,重新塑造自己得到大量民眾支持的形象。不過他的決策已一再違反常理。比方說,土耳其政府竟在搜救工作未完全結束時,就批准使用挖土機等建築設備清理災區的破瓦殘礫,令其中可能仍然被埋的災民承受被重型機械壓死的風險,西班牙和斯洛伐克救援隊伍亦因不願與之為伍而選擇撤離該國。另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政府沒有妥善處理災區治安,奧地利、德國、以色列救援隊伍因土耳其災區爆發暴力衝突而被迫停止搜救工作。
更甚的是,埃爾多安是偏執的「伊斯蘭金融」信徒,即使土耳其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危機,仍堅持低息政策。但土耳其災後重建需大量進口建築材料,以價值極低的貨幣進口外國材料,國民將直接承擔更高的重建支出,對土耳其市民以至經濟負擔雪上加霜。土耳其反對派除了渴望把埃爾多安趕下台,亦計劃透過勝出選舉,把土耳其政治制度回復至昔日的議會制,以及讓土耳其央行重新掌握更多的獨立決策權,改變現在反常識的經濟政策。部分反對派人士更極力反對埃爾多安以震災為由,把土耳其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押後。事緣埃爾多安本已宣布把原定在6月18日舉行的大選,提早至5月14日舉行;但發生大地震後,卻盛傳埃爾多安希望押後選舉,冀淡化災後民怨,避免影響自己選情。
原定選舉日子臨近 埃爾多安謀保權位
埃爾多安政權並無親自確認有關押後政治選舉的傳聞,但部分親埃爾多安的政客聲言要土耳其政府兼顧賑災善後和政治大選並不可行,這個舉動便被部分報道和評論解讀為埃爾多安政權試圖放風試水溫。不過亦有消息傳出指,埃爾多安原先把土耳其選舉提前至5月舉行的目的,是縮減反對派協調總統候選人的時間,從而增加他們之間出現嫌隙的機會。况且,早前埃爾多安已連番出招打擊反對派陣營和封殺庫爾德族背景的政黨;即使埃爾多安無法把選舉重新押後,他仍有很多板斧去打壓反對派陣營。
此外,土耳其大地震的重災區是反埃爾多安的庫爾德族選民主要聚居地。由於埃爾多安過往屢次強硬對付他們,因此不論埃爾多安把選舉押後多久,都難以贏得他們支持。反之,若埃爾多安趁那些地區難以復常之際舉行大選,當地選民要前往票站投票的難度便會大增,埃爾多安政權亦隨時可因各種安全理由關閉災區的票站。
政治一天都嫌長,埃爾多安接下來會怎樣做,實充滿不確定性。但事例一再顯示,埃爾多安會用盡一切手段保住自己的政治權力。由此推測,土耳其未來一段時間都難擺脫風雨飄搖的局面。
作者黃家豪、楊庭輝是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