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香港的新冠疫情逐漸消退,各行各業正踏上全面復常之路。在2023年3月1日,民安隊成員把全港最後一個運作的社區隔離設施——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之大門關上,標誌着所有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任務。在新冠疫症肆虐香港期間,這些社區隔離設施陪伴了港人度過一波又一波疫情。到竹篙灣隔離,彷彿成為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不過,隨着這些臨時設施完成其歷史使命,如何處置它們便變成一個棘手課題,因為這些設施的建造成本不菲,但很多只使用了不久,有些更從未投入使用。如果把它們全部移除,實在浪費,亦有違審慎管理公共財政的原則。
部分方艙「生不逢時」 使用率低
新冠疫情初期,特區政府仿效SARS期間的做法,徵用已建成設施作檢疫或社區隔離之用(見表)。這些設施包括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涌度假營、饒宗頤文化館翠雅山房、駿洋邨等。此外,政府亦在一些已建成設施(如鯉魚門公園度假村及八鄉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的周遭,加建隔離單位。
及後,香港在2021年底迎來第五波疫情,鑑於當時社區隔離設施嚴重不足,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援下,於2022年初興建數個方艙設施,作社區隔離及治療之用。這些設施分別坐落於青衣、新田、潭尾、洪水橋、粉嶺、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啟德及竹篙灣。另外,中央政府亦指派中建科工集團,負責在落馬洲河套區援建有約1000個牀位的應急醫院,及有約1萬個牀位的社區隔離和治療設施。同時,政府也徵用了剛建成但未入伙的公屋及過渡房屋(如粉嶺皇后山邨第一和第七座、葵涌荔景邨恒景樓、元朗東頭同心村及錦田江夏圍)作隔離設施。
中央政府援建的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在2022年內相繼建成交付,對提升香港的抗疫能力有正面作用。不過隨着疫情降溫,特區政府撤銷隔離令,這些設施大部分只使用短短兩三個月,有些方艙更是未啟用就作廢,可謂生不逢時。特首李家超上月初說,一部分方艙會預留備用,另一部分將考慮作短期用途,包括青年旅舍、舉辦交流活動或青年活動等。
啟德方艙條件有利 可塑性高
除啟德方艙外,中央政府援建的方艙設施大多地處偏僻、交通配套欠奉,加上很多單位都沒有獨立廁所浴室,對改變設施用途造成不少限制。反之,啟德方艙位處跑道區,接近市區,又有獨立廁所,只要改善交通配套及增設商場、便利店等,確保民生所需一應俱全,可滿足入住人士的日常基本需要,就有足夠條件改作住宅用途,例如改為簡約公屋、過渡房屋或青年宿舍。事實上有不少消息人士透露,政府正計劃將啟德方艙改為青年宿舍,以滿足青年住屋需要。
不過,政府在啟德世運道興建簡約公屋的計劃,引起很大爭議和迴響。當局若是把啟德方艙改為簡約公屋或青年宿舍,該計劃一定再一次「備受關注」。要應付地區反對聲音,政府應清楚表明這些項目只屬臨時性質,使用期屆滿後便會釋出用地,以釋除當區居民疑慮。
可用作臨時安置 加快公屋重建
其實只要項目有清晰目標,要定一個明確的使用期並不難。把啟德方艙改為簡約公屋或青年宿舍,原意很好,但並不是最理想選項,因為人們很容易會把這些項目跟劏房問題扣在一起,認為劏房問題一日不除,這些項目有機會無限期「永續」下去。
我建議政府可以把啟德方艙用於安置受重建計劃影響的居民,加快高齡公屋重建,既可善用公屋地盤地積比率,增加房屋供應之餘,亦改善現有居民的居住環境。當重建工程完成,在方艙暫住的居民遷到新建成的公屋單位後,方艙的使命就完成了,可以遷出啟德跑道區,政府就能根據原先規劃的土地用途發展該地皮。
環顧九龍東,有不少高齡公屋等待重建。我認為啟德方艙用來臨時安置樓齡達60年的觀塘和樂邨最適合不過。可惜,房屋委員會錯失先機,遲遲未落實和樂邨的重建計劃。話說回頭,政府可以考慮把啟德方艙借給房屋協會,因為其觀塘花園大廈重建項目早已敲定,方艙有助加快居民遷出,令重建工程可以早日開展。同樣道理,啟德方艙亦可為石硤尾大坑西新邨的重建計劃「提速」。
跳出框框 善用竹篙灣方艙
元朗潭尾方艙醫院用地,是由新鴻基地產借出,公司已就該地皮,連同周邊土地一併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作綜合發展項目。同樣地,粉嶺馬適路方艙醫院用地,是由新世界發展向政府借出。新田方艙設施用地,則是由新鴻基地產及恒基地產持有。在這些私人土地上的方艙設施之去留,並不是特區政府單方面可以拍板定案。
另一方面,其他方艙設施有點「雞肋」,由於交通不便,如果把它們改作簡約公屋或青年宿舍,我深怕會重蹈元朗過渡房屋同心村低入住率的覆轍。要為這些設施找到合適的第二生命,我們或需要跳出既有的框框。
以竹篙灣隔離中心為例,它所在的填海區,原是特區政府為迪士尼樂園第二期擴建工程之預留土地,但政府在2020年決定不會為相關的認購權契約續期。我認為那裏的方艙可暫時保留作備用,若將來「明日大嶼」工程項目(如興建人工島)開展,方艙可變身成為工程人員宿舍,既節省他們的交通時間及費用,又達至該區的「職住平衡」。同樣,青衣方艙毗鄰貨櫃碼頭,或可以成為長途貨櫃車司機的休息站。
至於洪水橋方艙設施,縱使周邊的生活配套及交通網絡較遜,但其部分設施曾用作長者暫託中心,有無障礙設計,方便輪椅進出。故此,我認為它可在不影響洪水橋新發展區工程的情况下,暫用作護養院或安老院舍,向有需要長者提供臨時或短期的住宿照顧服務。
簡約公屋重用性 還看方艙重置
不論最終決定把方艙設施改作什麼用途,政府都應及早積極研究如何拆卸方艙組件、規劃在哪裏重置方艙,給方艙一個新使命。方艙和房屋局長所構思的簡約公屋,都是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因此,政府能否有效率地重置、重用方艙設施,某程度上印證簡約公屋究竟是否如局長所說,是「可使用30年的瓦杯」。總而言之,政府今天如何處置方艙設施,對將來簡約公屋計劃的推行,或多或少有着指標性的作用。有見及此,政府應該切實認真處理方艙的問題,否則會為其他項目、計劃添亂子。
作者是嶺南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