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財政司長陳茂波於2月22日發表了新一屆政府的首份財政預算案。因應去年第五波疫情爆發,政府增加防疫措施支出,加上全球經濟環境表現疲弱、地緣政治、環球通脹及各國央行大力收緊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政府預計於2022/23年度錄得1398億元赤字,去年整體經濟收縮3.5%。然而,適逢去年底香港恢復與國際通關,香港正逐步擺脫疫情困境,走向復蘇階段。
推動綠色轉型 達至可持續發展
延續上一份預算案,政府計劃在下年度發行不少於500億元銀色債券及150億元綠色零售債券。同時,政府考慮在綠色債券和基礎建設債券中,撥出一定比例優先供強積金基金投資,為強積金計劃供款的市民提供多一個投資選項。
為確保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繼而創造新動力,預算案有相當篇幅講述推動及革新資訊科技的政策,當中包括「數字經濟」,研究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撥款5億元支援企業數碼轉型,務求把香港打造成智慧城市。
另外,為緊貼第三代互聯網的演變,政府亦會撥款5000萬元加速推動第三代互聯網生態圈的發展,並舉辦國際大型研討會和青年工作坊,吸引具潛質的新型企業落戶香港,帶動香港就業市場及經濟發展。
完善稅務優惠制度
開拓更多元化商機
政府致力將香港打造成飛機租賃及服務中心,為進一步吸引更多飛機租賃公司落戶香港,繼而發展香港的飛機租賃業務,並帶動金融和其他專業服務行業,飛機租賃的稅務優惠制度是整個項目的重要一環。
筆者樂見政府在預算案中表示已諮詢業界,擴闊租約種類和租賃活動涵蓋的範圍,並將於今年內向立法會提交有關草案,可見政府積極保持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決心。
為配合香港創科發展,進一步推廣、發展及優化知識產權制度,政府會在未來持續投放資源,提升香港版權制度的競爭力。當局打算在2024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專利盒」稅務優惠的修例建議,吸引業界來港開展更多創科研發活動,締造更多有市場潛力的專利。
但另一方面,香港亦計劃由2025年起對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實施全球最低實際稅率,以及落實本地最低補足稅。因此,若來港設立創科研發的企業屬於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其享受到的「專利盒」稅務優惠,有機會因此而被大大削弱。
有見及此,筆者建議政府在草擬條例時,應研究國際稅收環境的改變對稅務優惠措施所帶來的影響;當局亦可考慮多管齊下,包括為合資格研發企業提供租金津貼、購買機器補貼、給予合資格研發人才優惠薪俸稅率等,吸引企業來港營商及匯聚科研人才。
整體而言,本預算案在龐大赤字下仍能維持多項紓困措施,減輕市民的經濟壓力,而其他長遠經濟發展及轉型的建議,都能盡顯政府對全速復蘇香港經濟的決心。筆者寄望政府於未來能盡力推行各項計劃,穩步向前,與市民攜手共創繁榮。
作者黃壽康是德勤中國稅務總監,蕭文浩是德勤中國稅務經理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