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AI(人工智能)掀起熱潮,用戶跟ChatGPT一問一答,即能得到一篇頭頭是道的文章,令全球新聞從業員擔心飯碗不保。雖然AI生產的文章內容未必準確,但傳媒機構積極擁抱,一來為了節省成本,二來出於一個隱藏理由。
擁有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與網媒Insider的歐洲最大出版商Axel Springer,上月發稿指自動化和AI令大量新聞工作被淘汰,計劃裁員;行政總裁上周在內部信件把話說得更狠,直言AI有潛力令新聞更勝從前,甚至直接取代新聞。他認為只有能撰寫首屈一指原創內容的人,才能夠在行業生存下去。
此外,美國網媒BuzzFeed計劃用AI改善內容和小遊戲,英國《每日鏡報》和《每日快報》宣布研究採用AI。用不用AI似乎跟當年開不開facebook專頁一樣,只是遲早問題。
傳媒用AI寫稿,最大爭議是會否錯漏百出。科技網站CNET被揭發偷偷用AI寫稿,當中逾半的文章都出錯,成為國際新聞。不過CNET未因而止步,反而將總編輯調任母公司,掌管AI內容策略,並且落實裁員。媒體寧願承受公關危機都要用AI取代編輯記者,除了出於節省成本,還因為電腦比人類「聽話」。
科技網站The Verge引述CNET幾名前員工報道,公司的編輯自主近年遭到削弱,有些員工要改稿來迎合廣告客戶;有些人亦被指派廣告項目,優先處理跟營銷有關及能夠在Google提升網站排名的工作。媒體為了賺錢便會安排記者寫「鱔稿」,吹捧廣告客戶的產品,但沒有任何一名滿腔熱誠的記者心甘情願替人寫廣告,甚至將廣告植入在中立的報道裏,不然他們老早轉行,從事待遇較佳的公關和營銷工作。
不過AI不會有這方面的個人抱負與道德包袱,也不會在編輯自主受到威脅時向其他媒體爆料、在社交媒體抱怨,或者擱筆罷工「開天窗」。在任何老闆的角度來看,聽話的員工總比難搞的員工好;而新聞從業員偏偏非常難搞,敢於挑戰權貴甚至自己公司,常常拒絕配合公司的賺錢大計。
這就解釋了為何很多人想透過AI取代人類。有人說AI最大的問題是作品沒有靈魂,但沒有靈魂可能才是它的最大威力。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