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劉予涵

劉予涵:隨國際大麻合法化趨勢 香港需要加強應對措施

【明報文章】去年6月,泰國宣布大麻種植和消費合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大麻合法化國家。

雖然修法之後,泰國對大麻的休閒用途還沒有徹底除罪化,並禁止向20歲以下者和孕婦銷售,禁止網上銷售,但有居住於曼谷的友人反映,最近半年來泰國大麻銷售點明顯增加,尤其在旅客集中的區域。濫用大麻的現象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去年底,兩名僅9歲、10歲的兒童當街吸食的照片傳遍網絡,引發輿論嘩然。

泰國大麻合法化 港勿低估影響

由於時值疫情封關期間,此條修法並未在本港輿論場引起反響。然而,香港社會絕不能低估其潛在影響。

香港與泰國交往密切,兩地政府數據顯示每年約有90萬港人前往泰國,另有50萬泰國人來港。除去遊客,香港更有一個不小的泰國人社區,令聯繫更為緊密。而且兩地航程只有3小時,航班眾多,來往十分方便。相比其他大麻合法化地區如加拿大、荷蘭、烏拉圭等國,泰國更有可能將大麻的影響延伸到香港。

可以預計,很快可能會出現類似於赴泰國「嘗鮮」的「大麻旅行」,及攜帶各類大麻製品來港的現象,甚至有人會在當地染上毒癮。若此群體達到一定數量,必將影響本地禁毒形勢。如今香港已與海外全面恢復通關,港府需根據新情况加強應對措施。

從五方面着手

一、旅遊警示。政府應考慮在所有香港直飛泰國等大麻合法地區的航班座位上,強制加入提示、警告的宣傳單張,播放廣播,告知旅客當地大麻合法化現狀,大麻製品分佈在哪些場所、哪些商品中;同時明確強調大麻作為毒品在香港不合法,帶大麻製品入境須負刑責。同樣,政府亦應要求泰國等國來港的航班上做出同類提示。

二、抽查測試。在外地吸食大麻不觸犯香港法律,但港府為社會整體利益負責,必須想辦法減少此類行為,尤其杜絕成癮者的出現。

由此可以考慮以不定期行動方式,在機場對泰國及其他大麻合法化地區入境航班進行抽查測試,不作懲罰、不收集個人信息,只為積累數據、監控事態發展,為未來是否檢討法律做基礎。為減少對旅客行程的干擾,檢測方法可採用市面最新開發的唾液快測,即採即走。該方法可測出過去2至3日內有否吸食大麻,至少可掌握頻繁吸食者的數據。此措施亦可以形成阻嚇力,強化社會遠離毒品的價值觀。

此措施對旅客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可配合獎勵機制如發放消費券、給予機票優惠等,換取民眾配合。

三、社會宣導。如今大麻迫近香港,意味着市民可能更容易接觸到毒品,政府必須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社會宣導。應在各大媒體和社交平台上投放廣告,並更多進入校園普及禁毒教育,宣傳毒品危害,介紹國際大麻合法化現狀與香港的禁毒法律。

四、加強執法。去年香港海關破獲931宗毒品案件,檢獲6.9噸毒品,較2021年大幅上升70%。而泰國大麻合法化的進程,無疑令香港的禁毒形勢更複雜。因應新形勢,海關需針對泰國加強大麻製品攜帶、走私、郵寄等行為的執法行動,保護社會安全。

五、雙邊合作。禁毒只「修煉內功」是不夠的,需要「外交」加持。港府應與泰國政府協商,敦促其嚴格控制大麻流通和銷售,防止毒品外溢。例如港府有必要要求各類泰國入口產品在顯著位置註明「不含大麻成分」,明確提示消費者。

建立區域合作機制

更進一步講,港府應在與泰國的商貿談判中,或在共同參與的國際組織中,影響並敦促泰國政府在本國所有大麻消費場所與各類商品包裝上,明確標註大麻使用和大麻成分信息,提示各國遊客警惕風險;同時更需敦促對方嚴格執法,杜絕漏洞,以防毒品威脅外溢。另外,兩地亦應加強政府間情報共享。

筆者注意到,區域內其他國家也對泰國大麻合法化表示關切。新加坡律政兼內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就表示,泰國大麻合法化對新加坡帶來極大挑戰。就此,香港可與新加坡等國形成聯盟,與泰國舉行多邊會談,建立區域性的禁毒、控毒合作機制。

港府須及早行動

本文並非戴有色眼鏡看泰國或其他大麻合法化國家,只呼籲政府實事求是面對現實。雖然很多國家已經或正在討論大麻合法化,但國際麻醉品管制局(International Narcotics Control Board)依然強調,長期吸食大麻有嚴重副作用,包括增加患上精神錯亂症或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嚴格禁毒是香港的長期政策,也是整體民意的要求。如今面對新形勢,港府必須提早行動,倘等到本地出現成癮者群體再補救,恐怕就太遲了。

作者是學研社特邀研究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予涵]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