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李嘉恒

李嘉恒:兩會對香港發展的重要

【明報文章】去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後,今年3月中國迎來備受期待的「兩會」。5000多名代表齊聚北京,當中2172名全國政協委員出席於3月4日開幕的全國政協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另2977名全國人大代表出席於3月5日召開的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

今年兩會正值換屆之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國內外關注,不但反映了中國對全球影響力的提升,更為外界打開窗口,了解中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路線圖,以及認識新一屆領導班子、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兩會閉幕之時,新任領導班子還將會見記者,就廣受關注的問題介紹重大政策和重要信息。

關注兩會 本質上乃關注香港前景

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相對於二十大報告偏向宏觀層面,兩會報告則偏向具體執行層面。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我們的命運與祖國息息相關。對香港而言,關注兩會本質上是關注香港的前景,更是了解國家大政方針的重要途徑。

隨着《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的落實,香港政局恢復穩定,使新一屆特區政府順利交接。全面撤銷口罩令,亦標誌着香港在新冠疫情後開啟新篇章,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正常往來亦已全面恢復。因此,在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背景下,兩會所涉及的機構改革、政策走向、人事安排等,對香港的短期和長期發展都會產生間接影響。

此外,中國內地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亦會反過來影響香港。3年來新冠疫情大流行,使中國及全球經濟陷入低潮。中國發展是全球經濟動能,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國際普遍關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雖然這目標低於外界預期,但仍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還要進取。中央政府將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重啟發展,從而加強中國與國際的合作,將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及航運中心的未來發展。

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機遇 至關重要

另方面,去年底召開的中共二十大,確立了「共同富裕」戰略方向,以解決巨大的財富和收入差異所造成的社會發展問題。事實上,貧富懸殊及人口老齡化並非中國特有的問題,歐美很多國家亦面對相同情况。國際間對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處理這些問題,都很感興趣。隨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不斷向外輸出,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國際之間的溝通橋樑,能否利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所帶來的機遇,尤其至關重要。

總括而言,全國兩會將當前治國理念和價值觀轉化為具體制度或行動,不僅對中國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也將對國際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現在香港正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發揮自身優勢,並借助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的政策,為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持續的動能。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嘉恒]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