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管浩鳴

管浩鳴:須有效規管「銀髮職業司機」體檢

【明報文章】隨着本港人口高齡化,持有駕駛執照的人士中,長者比例將會逐步增加。由於人的視力、體能、反應能力甚至認知能力,都有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弱,駕駛車輛的能力或會因此而受影響。

本港近年接連發生多宗涉及「銀髮職業司機」的交通意外,剛過去的周日,就有一名年屆84歲的士司機在炮台山道落斜時失控,高速衝落英皇道,撞飛3名途人,其中兩人重傷昏迷,「銀髮職業司機」涉危險駕駛被捕。事件再度令大眾關注的士司機「老年化」問題。

涉及70歲以上的士司機的意外,今年已至少有7宗,其中一名87歲梁姓的士司機於今年1月,在9日內接連牽涉3宗交通意外,最終涉嫌危險駕駛被警方拘捕。

香港沒有限制司機歲數上限,同樣地適用於的士司機身上。當局靠《道路交通(駕駛執照)規例》把關,根據現行規例,所有駕駛執照持有人均有責任確保自己的體格適宜駕駛,才可駕駛車輛,年滿70歲或以上者申請正式駕駛執照時,須附有註冊醫生證明書。

而根據的士業界指,現時司機主要介乎55至60歲,佔整體三四成;61歲至70歲,以及71歲至80歲年齡段,就各佔約一成;80歲以上的士司機則不多於50人。

的士司機近年面對其他預約叫車公司競爭,以及因疫情關係,不少市民自購私家車出入,的士司機平均收入大受影響;加上行內青黃不接問題嚴重,本身理應安享晚年而退休的長者,繼續靠一雙手一對腳,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可想而知,香港老齡化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有多嚴重。這帶出另一個需要大眾思考的問題:究竟80多歲的長者,是否適宜擔任的士司機?有沒有為「銀髮職業司機」提供多一份保障與支援?相信職業司機門檻是否需要提高,亦是社會關心的議題。

請運署說明檢討機制時間表

翻查立法會會議文件,陳沛良議員曾經於去年2月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書面質詢,關注減少涉及的士交通意外的措施。當時的運輸及房屋局回覆,運輸署正檢討駕駛執照持有人的體格證明機制。一年已經過去,署方只重複說法,最多加一句表示「已有頗具體方向」,那究竟是否存在檢討機制的時間表?如有,請向公眾「頗具體」地說明,因為日子愈拖得久,馬路的「炮彈危機」隱憂就愈來愈高,絕對影響道路與行人使用者的安全。

運輸署雖有建議醫生,為70歲或以上駕駛執照申請人填寫「體格檢驗證明書」時應接受體格檢查的範圍,但沒有規定醫生填寫證明書前必須為申請人進行任何指明的檢驗項目。事實上,海外有不少國家與地區均有制定措施,要求較年長的駕駛人士須通過不同的健康檢測,確保他們的身體狀况仍然適宜駕駛。

冀盡快優化 保障市民生命財產

其實,申訴專員公署曾於2021年6月下旬宣布展開主動調查,審研運輸署對駕駛執照申請人/持有人體格證明的要求,同年11月公布結果。公署在調查報告向運輸署提出4項建議:(1)為申領駕駛執照所需的體格證明訂明檢驗項目,並就此向醫療專業人員提供指引;(2)為指定年齡的商用車輛司機(尤其是重型車輛司機)制定體格檢驗制度,及訂明較嚴格的體格要求;(3)加強宣傳及教育,以提醒駕駛人士注意個人身心健康和駕駛能力的變化;(4)探討便利駕駛商用車輛的職業司機接受體格檢驗的不同途徑。

筆者希望運輸署盡快優化機制,保障市民的生命與財產。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管浩鳴]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