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今年的北京「兩會」正在舉行。港人平時看這類政治活動,一般比較冷感,因大家感到「中國國情實在難以明瞭」。光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產生過程,已令普羅大眾感到遙不可及,所以不需理會。今年兩會適逢換屆,其中一些現象令我想起唐代白居易《長恨歌》中兩句:「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何解?盛傳民建聯的李慧琼可能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果真如此,說明她得到官方高度賞識,剛從政協跑道轉到人大跑道,即馬上擔任常委,這不是「桃李(慧琼)花開」嗎?
另一邊廂,預計李澤鉅只能保留全國政協委員之職,不再連任常委,外界視為罕有的「降級」,正是「秋雨梧桐葉落時」。而這個「秋雨」,是否與某些「揪語」或「抽語」有關?「梧桐」是否因為意見「唔同」而落?則是言人人殊矣。
(1)位置視乎「實用價值」而定
──先談全國人大。由第九屆開始,香港只有一名常委。出任近幾屆人大常委的港人(屬內地官員的許家屯和周南不算),由霍英東、曾憲梓、范徐麗泰到譚耀宗,反映北京某種任用標準。記得在霍英東後,曾有建議由資深人大代表吳康民接任常委,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而由曾憲梓出任。其中一個說法是:由於當時香港快要回歸,及在回歸之初,必須創造更廣泛的團結氣氛,對工商界和非傳統左派的統戰工作更需加強,所以選擇了曾憲梓和范徐麗泰。無論這些說法是否屬實,但當年確實在傳統左派圈中引起負面情緒,認為「打江山不能坐江山,坐江山不是打江山」。
其後譚耀宗擔任人大常委,圈內齟齬少了。如這屆由李慧琼接任,在體制內算是正常的事。從他們歷來的表現,總有多個獲得官方重用的理由,惟這又難免外界有不同解讀(例如「舊電池沒用了」、「現在要提升主力部隊士氣」、「關鍵位置總要交給絕對可信的人手上」),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容或這些言論只屬臆測,但或多或少反映了一種「按時局和需要」的用人標準和傾向。普羅大眾不會理會,但局中人則會心領神會。
──預料李澤鉅未能連任政協常委,有解釋說因為他已出任4屆常委,按慣例不會連任,所以毋須太多猜測。此說可以成立,但一般不再連任常委的人士,都不會再擔任政協委員,所以不存在「降級」的聯想;不過李澤鉅卻是「只留位」而不留常委。此外,據報道李澤鉅在出發前並未知悉不再連任常委,因而引起的聯想更多。更有甚者,今天的聯想帶到以前的事件,2014年田北俊因被認為「言論有問題」而被撤銷全國政協委員之職,屬於當時同類事件(引用政協條例第29條「違反全體決議」)的先例。
當然,李澤鉅這次的待遇與田北俊事件的性質不同,但難免引起外界猜疑:這是否一個「以觀後效」的信號?是否背後有連鎖暗示?目前,無人能解答這些問題,惟各種猜測已因這種特殊的「降級」而起。這反過來值得官方思考:為什麼處理統戰關係也弄出如此動盪的效果?即使官方認為這樣可以產生警醒的作用,或令其他人也會作為警惕,以後知情識趣,但這種以權力為主、隨意性特強的手法,又是否合乎「團結」的內涵?從實際效果看,這連統戰的基本要求(產生向心力)都達不到,更如何取得建制內外的民心?
(2)親疏有別 窒礙建設性意見
──必須指出的是,至今為止,上述事件屬於個別事例,待日後調和。不過,從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產生過程來看,已令外界認為,內地的公職是一種「實用價值」的體現;進而推之,更是「利用價值」的實踐。即使在建制派內,也會因「價值不同」而出現「核心建制、外圍建制、邊沿建制」的分別。這符合內地的親疏有別文化,也是「統戰尺寸」的拿揑問題;惟這卻讓人看透,政治圈子就是這樣講求利害關係,甚至急功近利。所以,明乎此,對統戰毋須羨慕,也毋須貶斥,中外古今,同一性質。
──談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選擇和表現,我倒覺得要因人而異和因時而異。他們選擇成為池中的魚,相信個別人士也希望發揮一些積極作用,關鍵是池中的水是活動的,還是死寂的?
回顧1980年代,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發言內容都能直接指出問題、弊病和解決方法,毋須轉彎抹角或隱瞞,因為他們的批評和建言都被視為善意的。當年的討論氣氛也是空前活躍,還有院外活動,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可以參加在「兩會」期間由民間組織的討論及學術活動,形成一股真正議事論事的交流氣場。某些代表和委員更被官方稱為「建設性的大炮」,並獲官媒以好言相勸的語言廣泛報道。這也是當年被形容為「第二次解放」的原因(第一次解放是1949年的政權解放,1980年代則是思想解放)。試想,假如這種集思廣益的氣氛得以持續下去,必然可以幫助官方解決煩惱,何樂而不為呢?
(3)人大和政協與民眾關係
──這些號稱「代表港人」的內地公職,為什麼一直未能受到港人關注和重視?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很多人問:政協是協商產生的,但人大代表是「選舉」產生的,為什麼只有小範圍的人士才有選舉權?此外,當選者如何接觸市民?市民怎樣才能方便地找到他們?一切都是長久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就談不上代表市民了。曾有全國人大代表稱,即使官方不贊成設立港區人大代表辦事處,惟亦可以容許人大代表(即使是個人也好)公開設立網站,以便他們了解民眾心聲。可是,這種要求近年更沉寂下來,少人提出了。
──倒是官方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高要求。例如,政協委員有時須按要求自報工作和自評工作,以免出現尸位素餐的情况。人大代表更有定期會議,實際上由中聯辦指導。這是官方設計的遊戲規則,只要他們願意接受,也無所謂;不過關鍵是,這種模式豈不是說他們代表官方發言,多於代表民眾?其實,一切可以平衡,既可講官話,也可說民意。不要只想着「春風桃李花開日」、顧忌「秋雨梧桐葉落時」,那就心裏泰然了。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