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文章】早前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2022年日本出生人數速報值(未經修正及驗證數字)是79.97萬,較2021年減少5.1%,有關數字更是自1899年以來首度跌破80萬大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指出,少子化問題已到了非常嚴峻的情况,將會就相關問題再推出不同措施。
筆者認為,日本少子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它並不單純涉及人口問題,當中還牽涉到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故此,筆者想藉此機會淺談一下這問題,及日本政府推出了什麼措施來解決。
少子化是指由於出生率下降,導致人口減少、老齡化加劇而帶來的問題。日本的出生率已持續下降多年,而且這個趨勢仍在繼續。日本曾經是一個高生育率的國家,二戰結束後,日本曾迎來一波嬰兒潮:1947到1949年,該國生育率高達4.35,這也是日本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生育高峰。
在此次生育高峰後,日本的出生人口數和生育率開始逐年下降,直到上世紀70年代反彈,迎來第二次嬰兒潮:1971到1974年,生育率超過2。但由2000年代開始,出生率就徘徊在低水平,現時只有1.3,距離公認的世代更替水平2.1仍有一定距離。
在社會及經濟層面上,少子化問題已經導致明顯的日本社會結構變化,老年人的比例增加,年輕人比例減少,據統計,目前日本65歲及以上人口已經佔總人口的接近30%之多。這不但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而且老人數量不停增加,社會保障的支出亦會隨之增加,這將給國家財政造成巨大壓力。此外,少子化問題還會影響到文化——由於人口減少,一些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可能會失傳。
政府四方面應對 惟效果不大明顯
日本政府為解決這重大問題,推動了不同措施,當中包括以下四方面:移民政策、區域振興、技術創新,及工作與生活平衡。
第一,該國政府放寬其移民政策,吸引更多外國工人來解決各行業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而且為不同外國人創建了新的簽證類別,為他們融入日本社會提供支持。
第二,政府推動區域振興,鼓勵國民在農村地區生活和工作,其中一些措施包括向企業提供補貼、改善基礎設施和支持當地產業。
第三,政府投資於技術創新,以應對老齡化社會問題,包括開發新技術和產品,支持老年人的獨立生活,以及促進醫療保健及醫學領域的研究和發展。
第四,在工作與生活平衡方面,政府為鼓勵年輕夫婦生育,提供育嬰津貼、擴大產假等。此外,當局還積極推動女性就業,以提高女性的社會和經濟地位。
但好可惜,筆者認為這些措施的效果仍然不太明顯,岸田文雄政府真是需要繼續努力。如果日本政府希望為該國創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就一定要將固有思想及文化打破,才可找到出路。
作者是日本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